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报特稿:《中苏边界问题公开化》 [1973年10月]

  

  美报特稿:《中苏边界问题公开化》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月一日刊登《多伦多环球邮报》记者约翰·伯恩斯自北京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写的一篇特稿,题为《中苏边界问题公开化》,全文如下:
  
  从表面上看,如下的建议是吸引人的:中苏签订一项不侵犯条约,规定双方彼此不从陆上、海上或空中进攻对方,并且不以发动这样的进攻相威胁。现在中苏两国在一条发生争议的边界两边都部署着大量军队,虎视耽耽。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中亚城市塔什干发表的一次讲话中透露这个建议时说,中国领导对于苏联这个于三个多月以前提出的倡议,“甚至连回答都不作一个”。听起来似乎有理的调子他的讲话主要是讲给世界舆论听的,而不是讲给苏联国内听众或中国人听的,在一些人看来,也许这个讲话似乎是够有道理的。
  
  但是,在驻在北京的许多西方外交官看来却不是这样。他们倒是觉得,中国方面不接受苏联这一建议,丝毫并不使人感到意外。也许,唯一使这些外交官感到意外的一点是,中国在这个建议提出的时候没有公开予以谴责,甚至在这位苏联领导人上周发表讲话之后,仍然保持正式的沉默。
  
  然而,中国高级官员在私下已清楚表示,北京认为,勃列日涅夫的建议不过是苏联人的想把对方置于尴尬境地的花招而已,是一种没有任何想缓和两国间的紧张关系的真正愿望的宣传把戏。类似的建议中国人指出,这个建议基本上同他们自己几年前向苏联方面提出的那个建议一样,即两国都宣布彼此不使用武力,只是有一点不同:就是中国人那时建议把这作为全盘解决两国间有争执的问题的办法的一部分。勃列日涅夫的讲话表明,将把实质性问题撇下留待以后解决。
  
  中国方面说,如果一项和平条约不首先把有可能使两国发生战争的一个问题——边界争端予以解决,那就毫无意义。
  
  中国方面说,要使这种条约不成为一纸空文,在宣布不使用武力的同时必须要达成一项协定,在两国间确定一条安全的、得到承认的边界,从而消除在有争议的地区发生可能会触发一场全面战争的冲突之危险。阻碍取得进展吗?肯定,勃列日涅夫先生在塔什干的讲话中确实说过,边界争执“应通过谈判来和平解决”。中国方面说,但事实是,苏联谈判代表在北京举行的将近四年的会谈中坚持说,不存在任何有争议的领土,从而也就没有需要签订一项新的边界协定的任何情况,这样就有效地阻碍了会谈取得任何进展。
  
  中国方面的见解是,中国帝王和沙俄的统治者在十八、十九世纪签订的各项乱七八糟的边界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是强大的、掠夺成性的沙俄政权强加给软弱的中国的,而且无论如何,这些条约在地理上是不精确的,因而无法明确地划定边界。寻求缔结新条约根据上述两点,中国方面要求缔结一项新条约,消除过去旧协定的不平等,并在由于现有的条约规定得不明确而使双方对同一块领土提出互相抵触的要求的那些地区划定边界。
  
  中国的这一立场中至关紧要的一点是:北京不谋求收回旧中华帝国割让给沙皇的、现称为苏联远东地区的大片领土。
  
  苏联方面指责中国领导人怀着这种企图。但是中国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所说的一切都表明,他们在同苏联的会谈中所持的立场,仍与他们自一九四九年以来同除了印度以外的其他所有接壤国家签署的边界协定中所持的立场一样,即:在满洲人和国民党人统治下失去的旧帝国的那些领土已永远丢失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会去收回这些地方。大片土地有争执可是,持这种立场,仍遗留下大片有争议的领土,双方根据沙俄时期签署的条约都宣称这些地方是属于自己的。
  
  中国方面说,他们主张把双方的领土主张相互抵销解决,两方互相作让步,直到在新疆和满洲同苏联中亚地区和苏联远东地区之间全长达三千英里的边界上取得满意解决为止。同时,中国方面说,他们主张采取步骤来减少边界沿线发生冲突的危险。
  
  据他们说,在周恩来总理和苏联总理柯西金一九六九年九月在那年春夏两季在中苏边界沿线发生战斗的阴影下在北京机场举行的引人注目的会见中曾商定了这种步骤。追述协议中国方面说,两国总理商定,两国的军队应从有争议的地区各自后撤,并避免冲突——这些措施原定在若干周内实行,但是几年之后仍未实现。
  
  外交官们认为,如果连完成象这样一些小步骤的政治决心都没有,那么认为双方能对诸如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这样的重大事情作出承诺就是幻想。
  
  订立这样一项条约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而现在并不存在这样的信任。这种相互信任的不存在,比其他任何具体问题更能说明中苏之间日益加深的危机,这一危机正如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所指出的不仅威胁着苏联和中国的安全,而且也威胁着其他国家的安全。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10.0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