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本经济新闻》评述中苏经济建设情况的文章:《试图借助大丰收实现飞跃》 [1973年10月]

  

  《日本经济新闻》评述中苏经济建设情况的文章:《试图借助大丰收实现飞跃》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九月十六日在《试图借助大丰收实现飞跃》的大标题下,刊登了该报驻北京记者稻田晃久和驻莫斯科记者斋藤哲写的评述中国、苏联经济建设情况的文章,摘要如下:
  
  苏联和中国一方面同西方各主要国家开展活跃的首脑外交,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地发展国内经济。苏联:距离根治弊病还相当遥
  
  远;存在制度上的缺陷重建经济仍然是纸上谈兵
  
  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年上半年在国际舞台上以美国、西德和法国三国的首脑为对象,发挥了大人物的作用。在国内政治方面也成功地加强了地位,现在是统治党内外的最红的明星。尽管这么说,在重建国内经济方面,现在仍然在手拿“脚本”呻吟。最近,党的机关报《真理报》上依然出现了很多指出苏联经济病症的读者来信。今年上半年工农业生产,似乎说明找到了打开停滞局面的线索,但是距离“根治弊病”、明显的复苏的日子似乎还相当遥远。
  
  从一九六○年起,工业生产总值与前一年相比,增长率一直低于百分之十,一九六九年比前一年低百分之七,一九七二年比前一年低百分之六点五,似乎在走下坡路,苏联经济已陷入“停滞的深渊”。消费资料生产的基础发生动摇
  
  也许是由于五年重视消费资料奏效了,确实,在商店陈列了一般的消费资料(姑且不谈质量、数量和价格等缺点)。
  
  另一方面象苏联引以自豪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基础也不巩固,最近几年,原料的缺乏十分明显,因此一直在开展节约运动。
  
  恢复重视生产资料的路线并不能保证立即再次出现高速度发展的时代。官僚主义可能还会发展
  
  臭名昭著的官僚主义现在已不只是限于经济方面,而且已渗透到苏联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且可能进一步发展。
  
  甚至有人认为,官僚主义是使经济停滞的罪魁祸首。也有这样的看法:一切效率不高的现象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它扼杀了共产主义的强有力的生命力。无论怎样不合理也不管,认为完成上面指定的定额就行,其他都是份外事。
  
  另外,这不仅是工业生产方面存在的现象。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农业生产由于天气好,似将创造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工业生产好象也在逐渐恢复。但是,由于计划的限制和官僚主义,难于真正打开停滞局面。尽管想首先重新重视生产生产资料的路线,恢复发展力,但是,迟早要出现不能不重新采取加强消费资料生产的时期。中国:承袭现在的路线;重点放在均衡发展上再次迅速地扩大生产
  
  反过来说,去年风雨不调是历史上罕见的,结果,促进了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周恩来总理等政府首脑到工农业基层单位所抱有的那种“危机感”,已通过冬季农闲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兴修水利的“大会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起到了使不利的形势朝着有利的方向改变的“推动”作用。
  
  中国经济重新走上了迅速扩大生产的轨道。各地展开兴修水利的“大会战”
  
  在农业战线处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展开了兴修水利的“大会战”。这是因为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教导的那样,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据《人民日报》报道,从去年初冬到今年春天,总共动员了五千多万农民;业已动工的水库、机井和修补堤坝等各种水利工程,全国达一百一十三万个。与此同时,黄河、淮河、辽河和长江等大河流上的大型水利工程也在稳步地进行。
  
  人民公社的生产计划会议开得非常活跃,而且思想斗争也进行得很积极。
  
  《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具体阐明了农业第一线出现的问题和思想斗争的经过等情况,十分有趣。
  
  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就是通过围绕这些实际的具体问题而举行的群众批判大会,更加深入、广泛地展开的。谋求消除城乡差别
  
  中国采取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方针。而这不单单是想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是想解决更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农村的生活、文化并以此而消除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以及城市和农村的“剪刀差”。在人员方面采取的措施是让中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到农村安家落户;在物质方面,以钢铁为主的机器、化学和动力等各种产业全力以赴支援农业。
  
  处于工业发展的中心位置的钢铁生产极其良好。扎根于地方的中小企业
  
  中央的现代化大企业和地方的中小企业同时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政策和象“蚂蚁啃骨头”那样不屈不挠地建设的方针,是这个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坚定不移的原则,尽管它的原因之一是出于国际上的考虑。
  
  另一方面,铁路网,解放时通车距离为一万一千公里,而现在达四万四千公里以上,除西藏之外,正在改变各省、自治区分布不均的现象。公路的长度也飞跃地延长。
  
  中国的经济政策,正在把重点从谋求各个产业增产的阶段移向进行旨在“消除差距”的平衡发展上。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10.0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