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巴基斯坦时报》评中巴关系的社论:《中国的反应》 [1973年09月]

  

  《巴基斯坦时报》评中巴关系的社论:《中国的反应》
  
  【本刊讯】《巴基斯坦时报》九月三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是《中国的反应》,全文如下:
  
  中国欢迎德里协定,把它看作是为南亚实现缓和和有关各方关系正常化创造有利条件的建设性步骤。中国外交部长在为阿齐兹·艾哈迈德举行的一次宴会上讲话时,赞扬布托总理就遣返战俘问题达成协议、而又未在原则上作出妥协。接着,姬鹏飞先生又向巴基斯坦保证北京坚决支持巴基斯坦目前坚持原则、反对外来干涉和保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并对那些试图在这一地区制造分裂的人进行了抨击。中国对次大陆情况的新发展作出这一积极反应,是与中国信守万隆原则——特别是和平共处原则——完全一致的。这使恶意宣传中国不希望看到这一地区实现和平的无稽之谈暴露无遗。中国领导人事实上一直在真正关心着把南亚变成一个和平和稳定的地区,而不要成为大国冲突的角逐场。这是他们对外政策的支柱之一。周恩来总理在一九六二年六月归国途中对潘迪特·尼赫鲁说,我们的时代是大国控制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尽管在喜马拉雅山发生了冲突,但中国始终不渝地遵守这一原则,不搞民族沙文主义或任何形式的冒险主义。中国竭力保证自己边界的和平,以巩固革命果实,并对贫穷国家慷慨相助而不提出任何政治代价。它同巴基斯坦及其他邻邦的关系一开始就一直为这样一种真诚的愿望所支配:排除冲突,使亚洲摆脱各种形式的外来干涉和超级大国的霸权。中国和巴基斯坦都赞成双边原则。
  
  当本国签署了西姆拉协定时,周恩来总理对此特别表示欢迎,因为它是巴基斯坦同印度之间经过双边讨论商定的,是朝着和平迈进了一步,布托先生也作出反响说,巴基斯坦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将不会由于印巴关系的任何改善而受到影响”。对西姆拉协定是这样,对德里协定也是这样。阿齐兹·艾哈迈德先生扼要地表达这种感情说:“世界上有某些力量不喜欢(中巴的)这种友谊,但是如果他们认为他们能够损害这种友谊,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中巴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扎根于地理政治的现实之中。因此,它们不会因一阵风吹来而动摇。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9.0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