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港报刊登《一群黄埔军校同学的来信》 [1973年09月]

  

  港报刊登《一群黄埔军校同学的来信》
  
  【本刊讯】香港《晶报》九月十四日刊登《一群黄埔军校同学的来信》,全文如下:
  
  编辑先生:
  
  我们读贵报九月二日载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宋希濂等四位学长对港澳记者的谈话以后,不禁兴记了满怀爱国、思乡、念友之情,感慨丛生,而有不能止于言者,敬请代为披露之。
  
  一群黄埔同学启(阮东屏执笔)
  
  九月八日谨向四位学长致敬寄语我亦赤诚爱国
  
  岁月不居,人事多变,今天我们都已是七十岁左右的人了,在世局大乱,国事大变,大革命、大改组的惊涛骇浪中,都还能健在人间,这该是多么难得啊!特别是他们已在伟大的、人民的社会主义祖国怀抱里,先受到教育,获得改造,春风和雨学习进步,蔚为新人。足证革命政策宽大,爱国就是一家。这更令我们感到无限钦羡,而又无比振奋。我们谨向他们致敬,要向他们看齐。
  
  谈到国家嘛,中国历史悠久,文物昌盛,伟大中华,从来就只一个。只要不是利欲熏心,顽石不化,或别具心肠甘作汉奸、洋奴、走狗的中国人,谁愿破坏统一,一,妄图割据分裂?我们现居港澳,对新中国没有象他们那样深入学习,体会自较肤浅。但从各国官方及民间争先恐后的各种报道、评论中,确已了解到祖国生产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巩固,人民康乐,确已证实祖国国际威望日隆,举足轻重,言必有信,誉满天下。然又虚怀谦冲,自认是第三世界的发展国家,扶弱不逞强,壮大不称霸。象这样的中国,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的,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它不仅值得中国人由衷热爱,即世界人民也是慕仰向往的。寄语学长们,我们一定紧跟前进,要为爱国而奋斗,为祖国统一而努力。
  
  据所知,旅台的同学、同事,人数不少。多年来物质生活可能都过得去,磨折几十年,人生经验也都是丰富的。大家明知台湾偏安之局,靠的美帝、日阀支持,今天中、日已建交,美国已开始在撤退驻台美军,一旦后台垮了,前台就完了;明知我们校长的心意似在家传天下,而不在为国;又明知从前“抗俄”,今欲“联苏”,还是卖身投靠,寄人篱下这一套,且山长水远,行之维艰。愿旅台同学结伴回落叶归根此其时矣
  
  这种种是非得失,大家都是明若观火的。不过,一方面由于特务控制严密,既不敢言,又不能动;一方面由于对祖国政策认识不清,疑惧多端,顾虑徬徨迟迟未决耳。于是,便有些抱着一个消极态度:愿望台湾能多拖几年,得能了此残生就算,纵然一旦风雨起苍黄,天塌下来压死的不只我一个。还有些人认为:现在既唱和平,我们何必不坐待统一,反正再也无名可争,无利可求,国事于我何有?这类想法,自然都有其社会根源,但面对现实情况,却都有重新考虑的必要。
  
  他们四位学长曾说过:“祖国一定要统一,一定会统一。”他们并以二十多年来切身体会指出“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方针,并不是权宜之计。如果有顾虑,可先来祖国大陆看看,探亲访友,交换意见,“保证”来去自由,方式听便。他们这些话,说得非常爽朗,而且又是负责的。他们还说:“希望和平解放台湾,并不是说祖国没有力量,而是台湾的土地和人民都是中国的,但和平解放最好。”又说:“是时机了,迟来不如早来。”这番话语重心长,情义高古,发人深省。港澳同学作出贡献承担桥梁渠道作用
  
  同学们,结伴还乡,落叶归根,此其时矣。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留居港澳的同学,估计也有七、八千之多。多数人对台湾“校长”早已失去信心,但对祖国尚存观望。所谓处在两者之间,既不“左”又不“右”,因任自然,同学会(黄埔同学会、军校校友会合共正式会员不过几百人)也不愿参加,反正搞的是生活,港澳总比台湾“稳阵”一点。当然,也有极少数自鸣“忠贞”的同学,看来是颇具勤劳的,其中有的是借机会营私,有的是乘机出头向台湾邀功。总之,人上一百,就种种色色了。
  
  依我们看,港澳两地就目前的政治和地理环境而言,却正处于祖国和台湾之间,人事交往、文物交流、意见交换都很方便,而能起着一种桥梁和渠道作用。港澳同学处此优越条件下,就该承担这个桥梁任务。这便是我们对同学的真正情义,也就是表达爱国的时机,也只有这个好时机。他们说:“‘在黄埔时期,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乎世界潮流,合乎人群需要’。在今天更见份量,希望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们和台湾同胞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要一误再误,要争取主动,越主动越好。”这言外之意,值得三思!世事有如白云苍狗谁能保证拖得几年
  
  我们认为:国人必须爱国,祖国一定统一。在此大好时机,大好形势下,就得把握时机,对爱国、统一作出贡献。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谁敢保能拖几年?但谁又不希望多活几年呢?他们说,“迟来不如早来”。只缘就定有那么一天嘛。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9.2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