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法新社记者莱勒的评论:《蓬皮杜访问中国的教益》 [1973年09月]

  

  法新社记者莱勒的评论:《蓬皮杜访问中国的教益》
  
  【法新社上海九月十七日电】题:蓬皮杜访问中国的教益(记者:莱勒)
  
  外交观察家们认为,蓬皮杜总统的到中国,是对这个辽阔国家的重要性进行的初步估量,这个国家也许还未动摇世界——无论如何它似乎也不打算这样作——,但是,它对第三世界和亚洲将有愈来愈大的影响。
  
  这些观察家们认为:可以从这次访问中得出如下的教益:
  
  (一)如果欧洲国家和西方国家想要扩大它们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影响,它们就愈来愈有必要获得中国的同情(虽不说是保证);因为北京特别警惕这样一点:不让任何人在违背它的意愿的情况下在那里立脚。对俄国人尤其如此,这恰恰是因为苏联人可能对巴基斯坦有野心,这些野心使中国人感到的不安似乎至少同他们称为在西伯利亚的苏联威胁一样。
  
  中国似乎特别同情法国、法国人民(这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始终是重要的)和巴黎所奉行的独立政策。这可能是蓬皮杜总统带着丰富的和多么宝贵的友谊的收获离开中国所高兴的第一点。
  
  (二)蓬皮杜总统了解了这个理智的中国。
  
  显然,法国元首的中国对话者使他很感动,一个农民国家的某种温存和平静对他有诱惑力。周恩来总理就象蓬皮杜所形容的那样,很明智、很现实和有远见,他首先是他的国家开放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最近党的代表大会确认了他的这些优点。关于接班的问题,看来有两种指导思想在支配着执政的班子:正在使最高权力非神圣化。多次警告要新生的后代防止任何谋求危险的霸权的企图。
  
  (三)反对霸权,这是中国欢迎蓬皮杜总统的标语口号,归根结蒂,这是法国和中国在最后公报阐述的反对一切霸权的共同态度中,很好地求得的一致之处。
  
  霸权,当然这是两个超级大国的恶癖,谁也不指明它们,但大家都懂得是指它们。看来中国人对它们的政策的谴责是有轻重之分的,从前受到憎恨的美国人远远落到俄国人后面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正在进行。新的国务卿基辛格很快将来北京。台湾问题是一个将由中国人之间解决的耐心的事情。法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得到的印象是:尽管有战争的事实和坏事,美国人还是在中国保有或留下了一笔小小的同情的资本,这个资本现在只要求产生结果。
  
  俄国人则是另一回事了。首先,存在着意识形态的争论,法国人小心避免讨论这种争论。而且还存在着中国人称作的北方边界的威胁,然而在那里只驻扎着百分之三十的苏联军队,百分之七十则在苏联国内或欧洲边境上。
  
  (四)双方一致认为,欧洲建设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各人的考虑是不一样的,中国鼓励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维护它们的共同安全,即是说鼓励它们武装起来。它担心欧洲产生讨好苏联和斗志消沉的态度,它担心出现欧洲大陆范围的新慕尼黑,人们还听到了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警告:西方总想推动苏修向东,把这股祸水引向中国。
  
  中国未理法国在联合公报中独自所说的缓和。这种处理上的差距也许在一定时期内是两国关系中令人最严重不安的原因。
  
  两国的贸易前景是美好的,尽管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很少。最后,访问将给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新的气息。它将促进法语和中文的彼此教学,蓬皮杜总统非常重视这点。
  
  【法新社上海九月十七日电】(记者:米歇尔·莱勒)外交观察家们初步分析了蓬皮杜总统访问中国之后发表的法中公报,认为公报的语调反映了他受到的欢迎是热烈的、会谈是诚挚的。公报是从历史性的角度看待这次访问的(这是“一位法国元首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也是一位欧洲元首的第一次访问)。公报强调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的“广泛一致”,并象人们预料的那样宣布说,两国领导人“同意保持个人接触”。话虽如此,在相距一万五千公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两个世界之间的会谈中,每方都保持着它的联盟、朋友和顾客。
  
  双方宣布“反对任何霸权”。这个提法是外交词令。每一方都将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很明显,它是针对超级大国的,由于没有指明它们,也就免使它们敏感了。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9.20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