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朝日新闻》驻达累斯萨拉姆记者写的通讯:《按照中国路线修建的坦赞铁路》
[1973年09月]
日《朝日新闻》驻达累斯萨拉姆记者写的通讯:《按照中国路线修建的坦赞铁路》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九月四日刊登了该报驻达累斯萨拉姆特派记者久保田写的一篇通讯,题目是《向“白非洲”挑战,按照中国路线修建的坦赞铁路》,摘要如下:
承蒙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好意,记者(久保田特派记者)得到了采访坦赞铁路和直接与工程有关的人员进行谈话的机会。
记者开口便说:“务必让我坐一下试开列车。”中国方面接受了这个要求,特地准备了机车和一节客车,从成为这条铁路达累斯萨拉姆方面起点的库拉西尼车站出发,到附近的马萨林克为止长八公里,然后,又沿着支线到修配厂五公里,共“试车”十三公里。
“东方红”列车冒雨驶出库拉西尼车站。座席有些狭窄,但并不感到振动和不舒服。
当听到机车的警笛时,无论老人和年青人都一齐从家里向铁路线跑来,用力挥动手臂。他们的这种表情反映出一种新奇感,同时也可以看出对这条铁路的期待感。在马萨林克车站,当把机车由前边安接到后头的时候,四周立刻围上了一群人。
从这个车站到修配厂我坐在司机的座位上。
建筑物规模之大和内部的美观是夺目的。此外,各部门的中国人和坦桑尼亚人一对一地满身油污认真修理机器的情景更是令人惊异。中国人说:“我们竭尽全力让他们尽快掌握技术。最初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最近可以用眼神和手势充分沟通思想。”
非洲各地赶走亚洲人特别是印度人的活动高涨起来了。其动机之一,据说是对“决不教我们技术”这一点表示不满。中国十分了解这一点,各方面都注意,在车间自不待言,甚至还邀请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年青技术员到本国来接受教育。
从“尽量减轻对方国家经济负担”这种考虑出发,一万五千名中国人全是“只身赴任”。据说其中有的人五年多一次也未回国而坚持工作。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三万多名工人在中国人这种“率先示范”的行动的推动下,拼命工作,工程速度似乎愈发加快了。
先进国家援助非洲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英国和法国“只考虑同旧殖民地的关系”。
美国“慷慨出钱”,但由于不了解受援国的立场,评价并不好。日本“不过分出钱和出人”。挪威‘‘扎实而长期地进行援助”。苏联则采取“立刻使军事力量显示出来”的方式。不一而足。
但是,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手把手地指导并给予援助的“中国方式”,不效仿其他先进国家,因此显得极为特殊而格外引人注目。
据认为,“坦赞铁路”将成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的一本“教科书”。但是,中国与欧美和日本等国的援助不同,把多数人相当长期地派往当地,给当地人一种亲切感。
这条铁路工程一旦竣工,中国就将取得这样的成果:“以欧美国家不愿意援助而扔掉的那张牌获得胜利。”
中国对“白非洲”结成反帝统一战线这样一种想法将会出色地实现。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9.1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