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马克斯韦尔关于中印关系的评论文章:《中国和印度》 [1973年08月]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马克斯韦尔关于中印关系的评论文章:《中国和印度》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八月十三日发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的作者、英国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内维尔·马克斯韦尔从北京发出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和印度》,全文如下:
  
  印度想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国想同印度实现关系正常化。但是在印度进行了两年的外交努力以后,两国政府间的距离仍然象过去一样远。
  
  第一个障碍是围绕着把印度驻北京的外交代表恢复到大使一级的问题形成的。印度在一九六二年边境纠纷期间召回了驻中国大使,中国在静观了长得异乎寻常的一段时期以后,一报还一报采取了同样行动。
  
  印度政府已向中国人表示愿意向北京重派大使。但是印度人并不是干脆地提出大使的名字征求北京的同意,而是想要中国保证对他们的行动采取对等行动。中国人断然拒绝给予这样的保证。他们指出,印度人自己首先召回了大使,因此没有权利在重派大使的时候提出任何条件。他们必须遵循正常的外交程序,到时候会看到中国将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印度外交部对这种态度有两派意见,但是直到不久以前还是那些警告说这是想使印度遭到严重奚落的官员占上风——印度驻北京代办米希拉先生坚决主张,如果不能得到中国方面关于采取对等行动的明确保证,就不要再往前走。其他官员的论点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印度政府的那种要求是不恰当的,而且,考虑到中国向来严格遵守外交礼仪,提出那样的要求也是不必要的,但是这些人的意见被否决了。
  
  有一切理由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印度人是被他们历来的爱“面子”的心理引入了歧途。本来,如果他们遵守通常的程序,并及早放弃坚持要北京事先提出保证的做法,那么中国大使早已及时派到新德里了一一毫无疑问,派出的时间既不会匆忙得不合常理,也不会拖拉得令人难堪。
  
  但是,到印度人解决了他们自己在这方面给自己造成的问题的时候,印度次大陆的事态发展又已对两国关系正常化造成了其他障碍,而且是一些更具实质性的障碍。据这里外交界的提供消息的人士说,印度政府最近通知中国不久将提出印度大使的名字以征求同意——这一次印度人没有再暗示要取得中国方面采取对等行动的保证。但是把政策的指导思想从爱面子变为讲实际的这种转变来得太晚了。中国人立即通知印度人不要照他们所说的意图办事了,因为这时的情况已不容许中国作出响应了。
  
  印中关系的问题现在已同新德里对一九七一年战争的后遗问题的处理方式在次大陆打下的结子纠缠在一起了。这个结子不解开,印度同中国之间要改善关系是不可能的。看来,这个过程只能从这里开始:印度释放巴基斯坦战俘,以换取巴基斯坦对孟加拉国的承认,这种承认一直是可以这么取得的。中国在联合国发表的说明它为什么否决孟加拉国进入联合国的发言说得很清楚,遣返俘虏,是这个问题的症结。这一点做到了,次大陆也许立即就能够朝着普遍缓和紧张局势前进,中国也就会多少觉得解除了它的忠于巴基斯坦的义务,从而能够不但响应印度的而且响应孟加拉国在外交上的表示。
  
  对于中国的立场,印度人是很清楚的,而且这里的外交界人士有一种看法,就是认为遣返俘虏一开始,他们马上就会为向北京派出大使采取行动。
  
  任何想要把中印边界这个老问题提出来早日求得解决的试图都将是错误的,大概还会损害两国间的关系,这里最近把周恩来一九六二年致亚非各国政府的信印成小册子出版这件事就证实了这一点。那封信令人信服地申述了中国对边界问题的立场,现在再版的意思只能是要提醒印度:这方面毫无改变。对于英迪拉·甘地夫人来说,要是接受象中国一直坚持的那样在现状的基础上谈判解决边界问题,那就是收回她已故的父亲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所说过的许多话。边界问题应留给甘地夫人的继承人去解决;在此同时,如果双方就维持边界现状达成一项简单的协议,那就足以把实际上自从中国单方面和胜利地从一九六二年战场撤出以来一直存在的事实上的解决办法正式确定下来。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8.1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