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外电外报评论:毛主席会见杨振宁博士 [1973年07月]

  

  外电外报评论:毛主席会见杨振宁博士
  
  路透社说毛主席会见杨振宁博士意义重大
  
  【路透社北京七月十九日电】(记者:詹姆斯·普林格尔)这里的外交官员今天说,毛泽东本周异乎寻常地接见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一事,是“一个重大的迹象”,表明北京希望象具有他这样的声望的人能回来帮助中国的新的建设运动。
  
  这些使节又说,人们认为,在中南海毛主席的住所内进行的这次一小时的谈话,也是为了在全世界二千万海外华人中争取支持的新努力的一部分。
  
  今年夏天,由于成千上万国外的华人回国来探亲——有许多人是自从共产党人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第一次,中国大多数城市内专门为海外华人开设的一些饭店都住满了。
  
  但是这里的外交官们注意到,周恩来总理一直在特意向某些来访者说,所有在国外的华人,都必须“忠于”他们已经入籍的国家。
  
  杨振宁博士同这位七十九岁的领袖在一起的照片昨天登在中国各报的头版上。
  
  中国发展技术除了要提高中国的生活水平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对苏联可能挑战作出的一个反应。
  
  这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杨博士以前曾住在台湾一事,被认为并不妨碍返回“祖国”。
  
  一位大使在这里说,这次会见还是向住在加利福尼亚的强大的美籍中国知识界作出的一个表示。这位物理学家现在住在加利福尼亚。
  
  他们注意到,中国第一流科学家、物理学家周培源在会见时也在座。周培源本人部分教育也是在美国的加州工学院受的。
  
  会见时在座的还有周恩来总理。
  
  毛主席上次接见一位非政府客人是已故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毛就是在那时表示,尼克松总统可以来中国访问,“作为总统来也行,作为旅行者来也行”。
  
  因此,这种会见在这里被认为是意义重大的。
  
  杨博士来此也是为了探亲——将象几百名其他美籍中国人一样,在北京和华盛顿和解之后,向他们打开了进入中国的大门。
  
  来自其他国家——大多数是亚洲国家——的华侨访问者的数目也已增加。
  
  【法新社北京七月十九日电】(记者:勒内·弗利波)此间政治观察家今天纷纷猜测对美籍中国教授杨振宁先生到中国首都进行的私人访问异乎寻常地大加宣传一事可能具有的意义。
  
  这位曾获诺贝尔奖金的核物理学家自到达北京以来所受到的待遇,几乎可以同通常只给予国家元首的待遇相比。
  
  在不到四十八小时的时间里,杨教授就会见了中国党中央政治局的三名成员——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张春桥——和两名中央委员——王洪文、邓颖超。
  
  七月十七日下午,毛泽东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接见了这位教授,周恩来也参加了。十八日,北京的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这次接见的大幅照片。
  
  这显然是一九七○年以来报纸上第一次报道毛泽东接见一位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一个政府的正式代表的来宾。
  
  十八日晚上,周恩来总理、张春桥、王洪文和邓颖超宴请了杨教授。客人中有另外八名中国高级官员以及这位美国物理学家在北京的亲属。
  
  这里的某些外交界人士对这种大加宣传的做法作出的解释是,这可能是给美国的一个表示愿意继续改善两国关系的信息。
  
  由于存在着柬埔寨问题(这个问题给中美关系罩上了浓重的阴影),并且鉴于亨利·基辛格先生和周恩来先生预定要在八月初举行会谈,这种看法显得很突出。
  
  关于台湾问题,人们还指出,杨教授的夫人杜致礼(她在星期三来到北京同她的丈夫会合)是前国民党将军杜聿明的女儿。杜聿明以前曾是蒋介石的合作者之一,据说现在住在北京。
  
  最后,回想一下杨教授过去已经到北京探过亲,但却从未对他以前在中国首都的逗留大加宣传,这是很令人感兴趣的。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七月十九日刊登一篇发自北京的文章,题为《会见毛》,全文如下:
  
  党主席毛泽东让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晋见了他。这是毛几年来第一次公开会见一位并非政府要人的来访者。
  
  中国报纸在第一版刊登了星期二(十七日)毛同杨博士会见的照片。杨是长岛斯托尼布鲁克州立纽约大学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是上星期到中国来探亲的。
  
  观察家们注意到,毛是在中美友谊日益增长和北京鼓励在美国和其他地方的华人重访故乡的时候作出这个不寻常的表示的。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七月十九日刊登戴维·博纳维亚七月十八日发自北京的一则报道,标题是《北京正在拉拢华侨》,摘要如下:
  
  今天,全国性报纸都最大限度地突出宣传了毛泽东主席昨天会见一位著名的美籍中国科学家的事。此间观察家们认为这是中国对华侨和台湾实行的“招抚”政策的一个重要发展。
  
  在官方发表的一幅照片上,这位主席看起来是健康和轻松的,他正在摆满了书的书房中同杨振宁博士谈话。杨博士正在中国探亲。
  
  《人民日报》刊登的照片和标题比同这次会见有关的任何具体的话都更富有象征意义地说明中国希望同尽可能多的华侨建立良好关系。
  
  同华侨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外交地位改善的副产品,这种联系是北京可以利用的一种具有潜在裨益的技术和资本的泉源。对于北京来说,教育各地的华侨把大陆而不是把台湾视为他们政治效忠的对象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进一步孤立台北政权,而这将有助于北京认为最终定将发生的把台湾重新统一到这个人民共和国的过程。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7.2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