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诺访华后写的文章:《中国日记之一----美国人是吃香的》
[1973年07月]
卡诺访华后写的文章:《中国日记之一----美国人是吃香的》
【本刊讯】美国《新共和》周刊六月十六日一期发表斯坦利·卡诺的文章,题为《中国日记之一——美国人是吃香的》,摘载如下:
在我居住在香港的多年期间,我时常走到罗湖桥向中国境内观看,那时中国对几乎是所有的美国人来说,是一片神秘莫测的国土。现在,在我第一次真正走过这座桥以后,除了广东的棕色小山和青葱繁茂的草木的景色,当然还有中国人的面孔以外,这可能几乎同任何边境相差不多。
一个说英语的中国卫兵很有礼貌地要我拿出护照,看一下单独的一张签证,然后挥手要我到铁路旁边的一幢黄色大楼去。在那里一位穿着制服的官员带领我走到一间候车室,里面悬挂着毛的巨幅画像,摆着笨重的扶手椅、沙发和一个书架,上面有小红本的主席语录、《北京周报》、《人民画报》月刊、《中国建设》月刊,以及《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上的重要讲话或特别文章的单行本,都是用各种语言印行的。好象是由一个室内装饰中央局所装备的一样,我在以后和两个星期内看到的每个火车站、每个机场休息室、旅馆的大厅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全部是陈设着同样的家具和同样的刊物,和挂着同样的毛的照片。
现在到中国去不再是一种独特的经历了。在我们一批进入中国的人们当中有美国石油专家,以及一批为去年访问美国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充任翻译的美国学者。后来,在北京,我碰见了孟山都化学公司的六位代表,专栏作家马奎斯·蔡尔兹,而且,还有由女演员雪莉·麦克莱恩率领的前来调查中国妇女地位的一个全是妇女的代表团。我后来才知道,美国人显然是吃香的。
现在,在边境上,景象是混乱的。搬运行李的工人和工作人员来回奔忙,搬运行李和挥动着文件,看来他们永远也没办法把这个箱子同那个旅客对上号并把这一大批人弄上开往广州的火车。但是,不知是怎么回事,他们就象是孟买贩卖小吃的人们一样,把一切都弄得清清楚楚。
中国也许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象苏联一样,火车也是分等级的。我同车上的其他西方人一样,坐在有冷气的头等车厢里,这比边境香港那一边的火车舒适得多。同我以后在华北所乘坐的火车比较起来,这显然是为使参加一年两度的广州交易会的数千名外国商人获得深刻印象而具有展览性质的楷模火车。
一个年轻的梳小辫子的姑娘在过道中轻盈地走来走去,在大瓷杯中倒茶。车上播送的尖声的音乐(在中国到处都躲不开这种音乐),包括一些似乎和火车车轮转动的节拍相配合的进行曲。约有一半旅客是西方人士。其他的人大多数是中国军人。
我们的火车沿途经过华南乡间的绿色稻田、菜地和热带树木,沿途看到小院周围建造得整齐的、草顶小房的村落(好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这样)。我看见两三个正在劳动的妇女,她们头上戴着黑布沿边的大斗笠把她们的面孔全都遮住了。我注意到骑在水牛身上的小男孩,这种情景就象亚洲其他各地一样,我在一个地方还看到少数几个人在悠闲地钓鱼。没有任何事情表明有那种把大批农民组织成为劳动营的情况。说实在话,我在这里或中国其他部分所看到的情况,没有一点符合关于一个狂热地在工农业方面大步前进的国家的老一套的说法。
中国旅行社的向导在广州车站接我。这是一位穿着白色运动衫的漂亮的年轻人,他满面笑容地和我热烈地握手,并且说:“我姓宋。”
宋先生看《参考消息》(发给共产党员看的、未经改动的西方通讯社的消息和其他文章的供参考的特别新闻)。因此,他了解一些关于水门丑闻的情况。
同我去年访问北京的时候截然不同(当时官员们避而不答关于中国国内的问题),宋先生却畅谈政治上的事态发展。
虽然我已经知道了,然而他还是主动地把邓小平重新露面而且仍然拥有副总理的职位的消息告诉我。他还透露,广州的前共产党首脑赵紫阳(他也是在文化革命期间销声敛迹后来又在内蒙古露面的),现在是这里党的机构的第三位人物。宋先生指出,陶铸的妻子,五月一日第一次公开露面。
广州市中心区有点象雅加达、曼谷或九龙的部分地区,那些地方的居民大部分毕竟是华南人。这里有着同样的由于潮湿而颓坏和发霉的外表难看的房子,同样的廊沿遮蔽下的小小的阴暗的店铺,它们以木制的百叶窗代替玻璃窗。狭窄的街道上挤满了步行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在司机拼命地按喇叭努力使他的日本丰田牌的汽车向前行驶的时候,才不得不让开一些。外国人对广州人来说显然是司空见惯的了。
现在有数千外国商人来参加一年两次的交易会,而且他们似乎是在限制条件下进行活动的。欧洲人和美国人大多数住在东方饭店,一所由苏联建造的,最新的斯大林式的高耸的大楼。湿热的天气是闷人的,但是估计由于电力不足,饭店的空气调节设备仅仅在饭厅和最高一层的举行晚会的大厅放冷气。有些商人到这里只呆几天探听探听气候,另有一些人在交易会整个一个月的期间都留在这里,不倦地通过软磨硬拉的手段做交易。他们白天谈判,晚上喝酒。有几个人把他们的女朋友装作秘书的样子带来了。这不是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
那些到市场来买中国商品的人在交易会开幕头几天期间简直是以短跑的速度冲到各个展览馆去,并且把他们的名片啪的一声放在不同的物品之上。在这里人数最多的日本人,跑得最快,几乎把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优先购买下来。然而普遍的怨言是价格太高了。据说漆树皮和胡桃木制做的工艺品比世界价格高出百分之三四十,我看到的古玩(其中没有一件是在十九世纪初以前的)标签上的价格是高得出奇。一个光是到这里来吃喝玩乐的香港经纪人悄悄地对我说,他在伦敦、巴黎和纽约购进中国古玩,然后在亚洲卖出去,因为到这个地区来观光的人都怀有一种“崇拜东方的心情”。
象孟山都化学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大陆石油公司和巴克尔石油机械公司之类的美国大公司的代表也来了,他们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使中国人对联合开发的企业感兴趣。中国人邀请这些公司派人来广州这一事实反映出他们对此是感兴趣的。有些公司的代表,象孟山都化学公司的代表们将应邀前往北京,那里更接近于权威人士。但是没有人现实地期望很快地签订合同,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清楚地说明他们的条件。他们将会招来很多的生意,如果他们同意接受为期十年或者时间更长的信贷安排的话。但是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抵押条件,还要等着瞧。他们对苏联欠帐(他们后来全都还清了)的经验仍然是记忆犹新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7.15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