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报文章:《俄国和中国在欧洲》 [1973年07月]

  

  美报文章:《俄国和中国在欧洲》
  
  说欧洲现在是中苏在世界进行外交斗争的中心舞台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六月二十五日刊登纽约大学教育学教授艾伯特·威克斯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俄国和中国在欧洲》,全文如下:
  
  今年是欧洲年,不仅对欧洲人和美国人来说是这样,而且对于两个非西方的大强国——苏联和中国——来说也是这样。
  
  随着中苏冲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东方的这两个对手来说,欧洲比第三世界更为重要了。欧洲现在是它们两国在世界进行外交斗争和争取有利地位的斗争的中心舞台。但是在中苏斗争的这个欧洲战场上,这两国具有不平等的有利条件。
  
  苏联是拜占廷文明(尽管有马克思主义的和其它的西方装饰)的产物,它一直在钻研欧洲的俄国。苏联仍称自己是一个“东方”国家。(例如,勃列日涅夫四月二十七日向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的报告。)
  
  另一方面,中国真正是新到欧洲去的国家。它只是从一九五六年以来才走上欧洲舞台。在那一年,亚洲的这个强国在动荡不安的“波兰之春”期间,冲入苏联集团,保卫波兰的不依附莫斯科而独立的行动。同样,同年在匈牙利,中国由于坚持主张对十月“反革命”采取更坚决的行动而使犹豫不决的俄国人感到为难。赫鲁晓夫、米高扬等人终于采取了行动,然而是在丢脸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的。
  
  从莫斯科和北京看来,在中苏冲突的欧洲方面有两种对立的战略。苏联方面决心召开一次泛欧安全会议。它在这方面的主要目的看来是大大减少西方所代表的对它的潜在军事威胁,以便它可以集中力量加强苏联在面对中国大陆的远东地区的安全和进攻性军事力量。
  
  苏联发起的泛欧和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贸易——对于苏联的全面安全也是有帮助的。从欧洲的一端到欧洲的另一端以及到美国的贸易的增加,将支持缺乏光彩的苏联经济。同样,华沙条约国家的经济将会加强,而苏联集团自己的贸易将会增加。
  
  同时。中国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欧洲局势。对于北京来说,苏联的泛欧主义包含着对它的安全的含蓄的威胁。当苏联开始感到在西方愈来愈安全的时候,他们在东方可能变得大胆起来。此外,苏联关于使所有欧洲国家结合起来成立一种中立的后方(芬兰和奥地利形成大陆的天平)的计划将使北京要执行它现在谋求在欧洲执行的那种灵活的双边外交极为困难。
  
  毛泽东已表明,他认为中小国家(不管它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是“中间地带”的成员。北京希望吸引尽可能多的这种国家,使它们脱离中国人所谓的“两个超级大国——帝国主义美国和社会帝国主义苏联”。在这种外交计划中,中国作为小国的发言人出面,否认(尽管俄国人加以嘲笑)自己是一个超级大国。
  
  从一九六四年毛泽东在接见日本记者时发表的著名谈话中就可预见到中国在“中间地带”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战略。
  
  那时,毛泽东发表了这样的惊人说法,苏联占的地方太多了……现在是结束这种分配的时候了。这位中国领导人然后列举了波兰、罗马尼亚、德国、芬兰等国的一些地方,这些地方被从它们的合法所有者“分离”出去,为苏联“吞并”。
  
  中国报纸现在从可以设想的每一个角度攻击苏联对欧洲的政策。北京说,莫斯科“奴役”东欧人民,把不公平的商业协定强加于这个集团,而这些协定只会使苏联获得好处。北京认为苏联进入欧洲湖即地中海是对地中海沿岸国家实行“俄罗斯帝国主义”。
  
  当中国计划扩大它对西欧、中欧和东南欧各国的贸易和开辟商业航空联系的时候,它希望把它在欧洲的反苏活动基地扩大,远远超出它的欧洲盟国阿尔巴尼亚以外。虽然周恩来本人已否认中国现在能够“用远水灭欧洲之火”,中国却能够成为在东南欧真正制造麻烦的国家,如果它谋求在这个火药桶地区存在的几个民族统一主义多事地点采取偏袒任何一方的态度的话。保加利亚对南斯拉夫有领土要求;阿尔巴尼亚对南斯拉夫有领土要求;匈牙利对罗马尼亚有领土要求。
  
  在更东面,苏联人卷入了罗马尼亚对俄国人的领土要求(比萨拉比亚)和波兰对俄国人的领土要求(里沃夫和其它地区)的争端,学术杂志以及集团国家新闻界的另外一些不那么突出的部分已经提出了恰恰是同象特兰西瓦尼亚、马其顿、科索沃—梅托希亚、切欣、什切青这样一些地方有关的民族统一主义问题,中国人大概早晚会希望使这些争端加剧。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7.0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