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国际时评》文章:《中苏对立与紧张局势的和缓》
[1973年06月]
日《国际时评》文章:《中苏对立与紧张局势的和缓》
【本刊讯】日本《国际时评》杂志一九七三年五月号登载了外交评论家青山凉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苏对立与紧张局势的和缓》,摘要如下:加剧的中苏对立近来的中苏关系看来同世界的紧张局势的缓和倾向背道而驰,似乎反而加剧了紧张。正因为有中苏间的紧张,美苏间、美中间和东、西欧间的紧张局势方得以和缓,进而在越南方得以促进了和平。就是说,苏联由于同中国的对立关系加剧,为了强化它对付中国的地位,才希望同美国改善关系,希望欧洲形势日趋平静;中国也是因为同苏联的对立关系加深了,所以期望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早日结束越南战争,以便加强反对苏联的立场。越南问题和中苏关系一九六五年二月,伴随美军对北越轰炸的开始,苏联方面撇开意识形态的对立,提出了建议说,让我们为“对抗美帝国主义对越南的侵略”而采取联合行动吧!中国在越战问题上拒绝了同苏联的联合行动。取而代之的是向越南人民诉说“自力更生”和人民战争型的抗战。中国由于对苏联的戒心而巧妙地避免了同美国的迎头相撞。这是因为,“人民战争”论既向越南人民宣扬了“自力更生”,也是为着向美国传达一个信号:中国不在亚洲扩张,亦不被直接卷入同美国的军事对峙。
美中接近和中苏关系另一方面,美国为了与中国方面的信息相呼应,采取了同中国避免对抗的政策。这是因为在美国,“无胜利希望”的不得人心的越南战争已经成为国内问题,约翰逊政权被迫下了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九六九年尼克松政权的粉墨登场。尼克松政权在一九六九年夏天,(一)明确宣布了尼克松主义(当时叫关岛主义),(二)为改善对华关系而第一次采取了单方面的措施,(三)对中苏边界冲突表示了一种中立的立场。不容置疑,这些已成为今天的“美中接近”的巨大转机。美国政府的这种活动无非是阐明了这样一种方针,即承认中国是一股与苏联不同的、而且与苏联相匹敌的力量,从而把中国作为国际政治中“三者游戏”的一方来加以接特。
美国奉行这种新的对华政策,对中苏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对“美中接近”提心吊胆的苏联已经再次努力同中国和解。可是,中国采取了对苏背离的路线,这样,中苏关系就再次愈益险恶了。最近的中苏关系如上所述,苏联对于中国“对美倾斜”所采取的态度,是自然而然地逐步对中国僵硬化了。然而,同时也可以看出正在试图坚韧不拔地同中国进行妥协的迹象。基本上可以说,苏联从勃列日涅夫政权成立以后,对中国维持的政策是软硬兼施。
在中国参加联合国后,自一九七一年底以来,围绕印巴战争和孟加拉国参加联合国问题,或者围绕有关裁军问题,中苏在联合国猛烈交锋,时至今日仍给全世界留下了中苏对立根深蒂固的印象。
尽管如此,苏联方面到了一九七二年还是非常耐心地做出了对华和解的姿态。勃列日涅夫甚至一再谈及了中国方面认为是政治上的中国包围网而予以反对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设想(苏联自一九六九年提出建议以来已不怎么强调它),从那时以来,苏联显示了积极推进亚洲安全体系设想的动向。
另一方面,中国方面继一九七二年的尼克松访华之后,于同年九月实现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同年十月,《人民日报》等在庆祝十月国庆节时发表的社论中,已经开始评论说苏联是比“美帝”更危险的敌人,阐明了把苏联看做“主敌”的立场。中苏对立在今日国际政治中的意义纵观上述,不禁令人感到,在最近的中苏关系中,中国随着同美、日关系的改善和它的国际地位的加强,已经使得同苏联的对立关系有步骤的升级,同苏联妥协的余地逐步缩小了。而且,中苏论战的舞台和主题也逐惭国际化从第三国方面来说,亦被迫明确自己的立场——要么跟着中苏某一方,要么维持中立。(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往昔,美苏对立在国际政治中曾经有过压倒一切的重要性。而今天,之所以有人说国际政治已开始以中苏对立为轴转动,也是因为如此。这样,中国作为一支与美苏旗鼓相当的力量而在国际政治中占有了地位。使人感到,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紧张局势正由美苏向中苏过渡。于是可以说,以今天的国际政治为主并根据三极结构理论来做解释,正象上述中苏关系现状所表明的那样,已经具有了足以令人震惊的逼真性。但与此同时,倘若想依据这个三极结构的理论来说明当今国际政治的本质或者至少说明中苏关系的本质的话,那则是相当勉强的。
必须注意到,今天美中苏三国的相互牵制和均衡关系较之昔日的美苏对立关系,它在世界政治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变小。今天,由于美苏协调,所以发生世界战争的危险性减少了。于是,军事、政治问题的比重相对降低,而国际货币问题、南北问题、动力资源问题和公害等问题却占据了更大的比重。
可是,美国很少可能通过同中苏的对话来解决近年来国际政治中的这些重要问题,相反,大多必须依靠同日本和欧洲的对话来求得解决。因此,在纯政治、军事领域占有巨大比重的美中苏三国关系不在话下,中苏关系就更不消说了,今天,它们都不占有取代过去的美苏关系那种巨大的比重了。中苏间的紧张局势可能和缓应该认为,所谓缓和紧张局势并不意味着消除基本立场的不同,而是不以均势为前提就站不住脚这种靠不住的不稳定状态。可以说,今天的美苏关系、越南形势和欧洲形势等就处于这种紧张局面和缓的状态中。
问题在于,这种本来意义上的紧张局面缓和在中苏间能否在不给美苏、美中关系等其他各种关系带来紧张的不良影响的情况下达到。为此,中苏间需要建立起一种中苏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向通过武力或武力威胁来改变现状的均势,并且需要由中苏双方彼此尊重现状。这种可能性决不算小。
在今日的中苏边界,从质量上说,苏军占优势,从人数上说,中国军队居上风。若从发动攻击的能力这种观点看,可以认为,在核武器和空军力量方面领先的苏联拥有这种能力。但是看来,苏联方面即使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中国也不会丧失对东西伯利亚的反击力和反对苏联控制中国土地的抵抗力。因此,可以推定,中苏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存在着理应成为缓和紧张局势前提的均势,今后随着中国发展核武器工作的进展,这种均势将日趋确立。如果苏联方面认识到中国的国内体制今后将逐步稳定,没有干预的余地,中国方面也认识到不可能指望苏联的现行领导体制会迅速地发生质变,那么中苏间也会出现美苏、美中那样的基于尊重现状的紧张局势和缓的动向。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6.0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