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闻》文章:《廖代表团在日本逗留一个月》
[1973年05月]
日本《朝日新闻》文章:《廖代表团在日本逗留一个月》
说我访日代表团不仅同新老朋友而且同一切愿意同我友好的日本人士广交了朋友
【本刊讯】日本《朝日杂志》五月十八日的一期,在《廖代表团在日本逗留一个月》的总标题下,登载两篇文章。文前的按语说:“从四月中旬起,‘廖承志台风’席卷日本全土。代表团为时一个月的日本之行带来了什么呢?”这两篇文章的摘要如下:在欢迎“新朋友”的日子里编辑部
此次的访日代表团的活动范围,达到了日中两国交流史上前所未见的规模。
这个范围广阔的亲善访问在全国各地名副其实地被“热烈欢迎”的热潮所笼罩。
所到之处必设欢迎宴会。并对县厅和市官署进行礼节性的拜访。同时参观和视察各种设施。对于紧张得甚至逼人的日程,代表团日见疲劳。
尽管如此,一行还是继续按照过紧的日程行事。
目睹代表团的这些行动,感到使命感是强烈的,这种使命感就是,作为复交后首次访日的大型代表团,要在日本国内尽量多地播下友好的种子。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同中国性质全然不同的社会——日本,“什么都要看”这种旺盛的好奇心似乎是强烈的。
代表团还别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对那些受虐待的人们和贫苦的下层人的强烈共鸣和慰劳。
在大阪市东住吉区矢田地区,这个区域在一千四百四十户人家中,有六十八户是所谓的未解放部落。代表团的马纯古副团长(六十五岁)等四名团员走访这里是四月三十日。马纯古副团长对挤满会场大厅的地区的主妇和青年们,热情洋溢地发表讲话说:“我确信,你们的正义斗争必定取得胜利,并将给大家带来合乎理义的解决。人民解放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历史真理。”这番话引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有的老人热泪盈眶,表示理解。中国研究会的事务局长师冈佑行(四十二岁)说道:“中国方面清楚地了解最受压迫的人们蕴藏着争取解放的最大动力。”
或许是重新参加国际社会和林彪事件后政治形势的变化等,中国代表团的态度同前年的乒乓球队等相比较,令人感到有某种畅快和从容的表情。
在“地方巡视”中,这个代表团必然出席地方城市的小的华侨团体的招待会,呼吁他们协助解放台湾。此外,除了福井县以外,代表团的足迹踏遍了北至北海道南及福冈县的日本海沿岸的各个地方自治体,竭力掀起日中友好热。这些自治体,尤其是新潟、山形和富山等县,迄今作为对苏贸易的渠道,均是十分亲近苏联的地区。
中国方面在这个访日代表团动身之前,作了用心极为周到的安排。
而日本方面如何呢?所有县的欢迎执行委员会都是从四月底起才相继开始活动。活动是临时抱佛脚,且又杂乱纷繁。这且不谈,最使有关人士伤脑筋的则是每逢各县的知事、市长和企业团体负责人讲话时都必然表现出“经济动物”的形象。另一方面,同“外交贩卖”的热情相比较,回顾日中关系不幸的往昔而进行反悔的话语是太少了。甚至还有神经不正常的人,在招待会上竟向中国方面搭话说“战前我在满洲”。
廖团长四月十六日在到达羽田机场的讲话中说:“我们都要更加紧紧地携起手来……,为两国人民子子孙孙友好地相处下去而继续奋斗。”诚然,“继续奋斗”的余地似乎仍然留给了日本方面。坚持原则的“返里”木野顺三
在四月十八日的第一次会谈中,大平外相强调说:“虽重视原则,但要以灵活的立场谋求问题的解决。”确切地说,是强调了灵活性。而廖先生立即说:“中国有句话说,灵活毕竟也为原则服务。”既确认了“原则”,又对修改联合声明轨道的动向极为敏感地做出了拒绝的反应。
而且,看来,在访问地方的时候,廖访日团普遍访问为复交而努力的阁僚和国会议员的故乡、选举区,并加强了同地方自治体的知事和市长的接触,这也同中国方面针对实践联合声明要在地方上寻求其支持力量,以防止田中内阁“倒退”一事密切相关。
然而,就美台继续保持邦交关系而言,这不过是中美在确认了原则的基础上带有灵活性而已,断绝这种关系只是时间问题。决不是象宣传的那样,说什么中国迫于同苏联对抗,因而放弃了原则,加紧接近美国。
外交官员们对这种充满活力的“民间外交”感到有些焦急不安。他们的想法是,既然已经在北京和东京开设了大使馆,两国之间存在的外交悬案就应该通过这一途径来处理。就是说,本来在这里就没有进行什么“人民外交”的余地。
外务省企图拖长事务级谈判,以便在各个领域中维持日台关系的现状,谋求中国让步。届时大概将会抛出所谓维护国家利益的“等距离外交”论。但是,现在积极地向日本政府鼓吹这种“等距离外交”论的不是别人,而正是苏联。苏联露骨地表示,日中关系应该到此为止,今后应该改善日苏关系。“等距离外交”论是日苏接近政策的另一种措词。
廖先生对掀起日中友好气氛是密切注意的。四月十八日,廖先生在访问社会党总部时说:“代表团在访日期间不说不利于中日关系的话。”据认为,这是因为:譬如说,向日本人讲批评苏修的话,就怕影响与苏联关系密切的社会党和总评等组织。
但是,廖先生一面采取对同胞华侨讲解祖国的对外政策的方式,而另一面又在公开场合谈苏联的威胁。因此,从结果上来看,还是起到了唤起日本国民警惕苏联的作用。
在一九七三年这个时候,看来中国是要在苏联陈兵百多万进行威胁的情况下,一面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一面欢迎衰弱的美国迫不得已必然要采取的缓和对华关系的政策,团结全世界的反苏力量。
中国经常说:决不把中国的对外政策强加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那样就是大国主义。但是,不干涉内政并不等于不支持其他国家的革命力量,而且,思想的传播也不是人为所能制止住的,这是事实。
在各地同日本人交流时,廖访日代表团谈及苏联和日本共产党问题,是尽量采取回答问题的形式。这是一个特点。
一九七一年八月,中国利用中日友协副会长王国权访日的时机,缓和了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调子,而强调日本人民的斗争。去年八月,访问日本的上海芭蕾团为日中建交作了准备。
廖访日代表团就是在这种成果的基础上’不仅同“老朋友”、“新朋友”,而且同愿意同新中国友好的日本的一切人士广交了朋友。说实话,正如中国的一句谚语“下马观花”所表明的那样,访日代表团的确在各地进行了认真的友好访问。
四月十八日,在欢迎宴会上,廖先生说:“要珍惜已经取得的成就。然而更要寄大的希望于未来。任重而道远。这就是说,为了实现日中间的睦邻友好关系,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干。”
廖先生已经着眼于将来子子孙孙友好相处。
问题在于日本方面。特别是,政府的眼睛还在向后看,还在受日台关系的束缚。
面向前方,放眼于将来的是热烈欢迎中国朋友的日本国民。
廖访日代表团在这三周期间,为了寻求实现日中联合声明的内容的保证,跑遍了全国。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5.20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