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时事社报道:《廖访日代表团的一个月-------广泛地巩固了日中交流的基础》 [1973年05月]

  

  时事社报道:《廖访日代表团的一个月-------广泛地巩固了日中交流的基础》
  
  【时事社东京五月十七日电】题:廖访日代表团的一个月——对三十八个都、道、府、县进行了友好访问,广泛地巩固了日中交流的基础,也宣传了华侨政策
  
  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为旗帜、对日本进行了访问的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十八日就要同日本“再见”了。总数五十五人的代表团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三十八个都、道、府、县,这在日中关系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在国际上也几乎是没有先例的。包括日本方面对代表团的“热烈欢迎”在内,它象征着拥有两千年历史关系的两国睦邻友好关系。
  
  代表团的访日是继去年九月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后,为使国民一级的友好巩固下来而进行的。一行在日本逗留期间,同各界各阶层的人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代表团构成本身是包括中国的各民主党派的广范围的,派遣这样众多的人出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是第一次。廖团长等人的“比较灵活的言行”向日本国民显示了中国克服了林彪、陈伯达等人的“极左主义”以后的新姿态,预卜了将从新的角度展开的日中关系的未来。让我们回顾一下一行在日本逗留期间的足迹吧。
  
  广泛的交流:一行交流的范围,不但有工会团体、农民、渔民、妇女、青年积极分子等革新系的人们,而且还从阁僚、众、参两院代表、自民党、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等四党的领导人、自治机构的领导、财界首脑一直遍及学者、艺术家、体育界人士、家庭妇女和小学生。其中,除了体育协会、东京、大阪、神户各市市长、社会和公明两党、全国知事会等的访华已具体化之外,还把“京都—西安”、“神户—天津”的姊妹城计划提到了日程上来,开辟了新的交流途径。一行还参观了京都、奈良等地的史迹、陶磁器、丝织品和武术等,确认了在“漫长的日中交流史”中今后加强友好的必要性。另外,也参观了工厂、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代表团的性质自始至终是“普遍友好”,中心则是建立今后专业代表团访华的途径。总而言之,可以认为,各界领导人考察新日本对“建设繁荣的社会主义”(廖团长语)是有不少益处的。
  
  从侧面促进了业务协定:廖团长四月十七日和五月十四日拜访了田中首相,就促进缔结日中友好和平条约以及航空、邮政、渔业等业务协定事原则上取得了一致意见。此外,还会见了新谷运输相、久野邮政相、樱内农林相、中曾根通产相等阁僚,进行了具体会谈。廖先生在这次访日中处于民间立场,但他又是外交部顾问,是对日关系的有影响的负责人。看来他将在充分发挥了对通过正规的外交途径而进行的谈判作侧面援助的作用后回国。
  
  和不友好作斗争:所谓友好,不单单是要友好相处,用别的说法,就是它将在同非友好作斗争中产生。廖团长在十六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日友好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正在巨涛般地前进,一小撮人企图破坏中日友好,但这是徒劳的”。现在,这“一小撮人”,主要是指日本共产党。
  
  “日中友好”将在“中苏对立”的国际形势下同“日苏友好”竞争。廖团长等人在逗留期间不仅“批判了超级大国”,而且在大阪还指名批判说,“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有狡猾性和欺骗性”。徐光女士在札幌发表了支持日本的“归还北方领土运动”的讲话。这明显地表示了对在“中苏边界”集结“一百二十万军队”的苏联的敌忾心,是要牵制日本的“对苏倾斜”。
  
  关于“日台问题”,曾发生了一个事件,这就是在大阪,以万国博览会纪念馆悬挂了“青天白日旗”(台湾的旗)为理由,取消了对明年中国展览会的预选地点——万国博览会会址的参观。可以说,这表明了中国方面的“原则”。
  
  华侨政策:据说,旅日华侨约有五万二千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出生在台湾。一行在东京、大阪、神户和长崎等地同华侨举行了座谈会,全力进行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廖团长等人要求台湾系统的华侨参观大陆和利用会见台湾的军政要人的机会呼吁为统一祖国作工作,多次强调说,“欢迎台湾的军政要员为统一祖国作出贡献”。这表明了中国方面是如何加强华侨政策以及通过华侨政策而推行的对台政策的。在文化大革命中一时销声匿迹的廖承志先生,随着林彪的死亡而复活了,再次开始了对华侨的工作。这在今后对旅日华侨的影响将会是很大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5.19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