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晚邮报》文章:《意大利大学现在也承认了针刺的效果》
[1973年03月]
意大利《晚邮报》文章:《意大利大学现在也承认了针刺的效果》
【本刊讯】意大利《晚邮报》一月二十七日刊登维托里奥·诺塔尼科拉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意大利大学现在也承认了针刺的效果:现代人发掘了古老的针刺》,摘要如下:
意大利已有一千多名专家使用针刺了,他们了解了针刺的理论、穴位的分布——银针扎到这些穴位就能同人体的病变部位发生关系。好多人是在中国和越南了解的,另外一些人是掌握有大量的书籍,他们把这些书读了又读并加以注释,还有的人正在看。这些专家们的研究组织得很好,他们有电话、床位、工具。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有一名女秘书,因为来预约针刺的人太多了。每天至少有两万名意大利人要求针刺。因为治疗不会在一个地方完成,所以可以说,至少有五十万人转而相信了这种针刺技术和针刺的理论。传统的技术,即西方的技术不能不坦然承认,这种现象值得注意。在一些大学里,已写好了讲授大纲,虽然仅仅是了解性的,但完全是正式的。
接受针刺治疗的费用平均在一万五千到两万里拉之间。各种各样的人前来接受治疗,甚至包括著名外科大夫的妻子和女儿。各种各样的疾病
记者来到一个专门研究针刺的机关,同热心于传播这种疗法的一个人谈了话,她是一名米兰妇女,她十分乐观,对这一工作和她的病人很热情。
问:据说,您大概也知道,趋势是,我们也可以说风气是,针灸在大城市里应当说是更普遍一些。是真的吗?
答:很清楚,我们的病人的大多数是城市居民。但是,很多来自省里和乡下的人也确实相信针灸。
问:一般说来都是些什么病?
答:这方面也无法说这种病占百分之几,那种占百分之几。一般说来,要求针刺的是用传统疗法治不好或至少扎一扎比传统疗法见好的人。我们的这种疗法可以同很多种疾病作斗争。比如说,来我们这里看病的人就有不少是害相思病的人。
问:有点效果吗?您也能帮助那些心碎的、孤寂的人吗?
答:在精神病、肝病、肾和膀胱功能失常方面我们得到了一定的成绩。
在都灵,医学系答应开一门自选课,它是这个系的麻醉研究和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任务交给了乔卡托教授。
这门课是每周上一次,由意大利针灸学会主席乌尔德里科·兰扎讲授。这是第一年讲授这一课程。每周的课程
来听这门课的人太多了,要知道,这是自选课。来听课的除了学生之外还有并不年轻的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每节课的时间很长很复杂:一节课也是一个半小时,有大张的挂图,表格,大黑板上画的图,放映电影,讲解那些用具。兰扎教授亲自画图,亲自使用这一课程中需要的一切用具。
但是,意大利在运用针灸理论和技术方面仅仅是迈出了最初的几步。西欧人数最多、组织得最好、研究最先进的学校是法国的学校,在法国,针灸大夫有五千多人。
英国的针灸学校同法国的差不多。
【本刊讯】意《晚邮报》一月二十七日刊登了另一篇文章,题为《正式的医务界人士怎么看》,摘要如下:
下面是三个人对针刺的意见,他们都是毕生致力于医学、在大学执教或在研究机关工作的人。
埃德蒙多·马兰(米兰大学外科门诊主任):在原则上说,我认为针刺疗法是可以接受的。它遵循的确实是在时间上经过了长期验证的思想。我想,在如下的所有场合都可以用,即用通常的药物和临床治疗、首先是在矫形和精神病体质疗法不能得到通常可以得到和能够得到的效果的情况下。我个人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和专门试验,但我应当说,我有机会了解和看到一些实例,在这些场合,针刺疗法达到了辉煌的目标。
尼科拉·迪奥瓜迪(米兰大学第一医疗病理学院院长):我们学校没有、我也从来不知道怎么能够有关于针刺疗法的实际经验。但是,我们能够利用我们西方文化对别人的尊重来探索各种理论的源渊,包括针刺的源渊。对于科学和真理来说,没有也不应该有关上的大门。因此,我们也应该认真注意地对待针刺。
洛多维科·英富索(米兰大学神经外科学院):正如大家所了解的,在中国,这种疗法十分普及,是在可以说是所有场合和极广泛的场合都运用的。现在,西方医学对针刺极感兴趣的原因在于麻醉学和神经学方面。关于在这种疗法之下机体的抑制和作用的理论是各种各样的。几乎所有这些理论都支持这样一种假设:通过神经的或者可能是反射型的神经液的调节来转换地抑制感觉刺激的传播,特别是痛感的传播。无疑,人们再次对中医早就懂得的这一疗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们将会看到所有这些会在西方人手里能起作用和将起作用。
【本刊讯】意《晚邮报》一月二十七日以《在钢针之下没有疼痛感》为题报道:
再过几年,针刺将在所有西方国家“繁荣”起来。这种“止痛”技术现在还是神秘的,它是通过捻动几根扎进人体特殊肌腱部位的细长银针来实现的,这种技术就叫作针刺。对于用这种方法来止痛的特殊好处不应当怀疑。所有在电视萤光屏上看了第一个都灵妇女几天以前以针麻进行剖腹产的人都会承认,那个妇女对于在她腹部开出一个血淋淋的口子一点感觉也没有,她的表情平静,脸上带着笑容,不时地同她身边的大夫交谈,一点也没有叫痛。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3.2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