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世界周报》文章:《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动向与苏联》
[1973年03月]
日《世界周报》文章:《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动向与苏联》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三月二十日一期登载了该报驻莫斯科分社记者长藤井保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动向与苏联——害怕亚洲的反苏联合》,摘要如下:
苏联一开始就曾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基辛格再次访问北京,但是却没有料到两国会进展到互设联络处这种事实上的恢复邦交。因此,这个消息使它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在“越南战后的亚洲”,苏联最害怕的是,中国的影响渗透到这个地区的各国;按照关岛主义削减的美国军事力量将改换为美国、中国、日本之间的反苏合作;在这三大国的影响下,具有反苏性质的势力将在东南亚建立起来。因此,苏联一切都从这个观点出发,怀疑日、美、中的行动。
对基辛格这次访问中国,苏联的新闻记者作了各种各样的评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是二月二十七日《苏维埃俄罗斯报》上登载的塔斯社社长列昂尼德·扎米亚京的评论。对北京的憎恨和怀疑由于越南、老挝实现了和平,印度支那问题已告一段落。眼下,对苏联来说,当前外交的主要方面是欧洲,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在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状的情况下整顿欧洲安全体制;同美国之间的第二次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还有推动在中欧互相削减兵力的谈判。但是,与蕴藏着松动的中东形势一起,越南战后的亚洲、特别是远东和东南亚的形势将如何展开?这也使苏联感到非常紧张。以前苏联树起了“亚洲集体安全体制”这个真意不清的招牌,摸索着越南战后的亚洲政策。从此,苏联进入了加强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进行工作并逐渐想要开始采取具体行动的阶段。挡住这种苏联式管辖亚洲的去路的是“反苏”中国的存在。
作为实际问题,可以说苏联并不感到有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但是,打动苏联对亚洲外交的神经中枢的,则经常是中国的言行。无论是欧洲安全问题,东西方削减兵力谈判问题,还是美苏核裁军问题,中国都反对苏联的主张。而且,就是这个中国,在国际政治局势中拥有确实不可轻视的影响力量。这使克里姆林宫对北京越来越感到憎恨和怀疑,也是很自然的。肯定美军的留驻上述扎米亚京的文章和在此前后出现的苏联报刊上的述评消息中都有人指责说,尽管在越南和老挝已实现停火,美国仍在泰国、韩国、台湾、日本、菲律宾等地保留大批兵力,这也是同中国达成谅解的。苏联的解释是,中国为了牵制苏联势力南下,反倒希望美军留在东南亚。
现在,苏联揣想中国有可能发展到日、美、中的反苏合作,这也是当然的。如果说美国是在想使苏联、中国这两大社会主义势力互相斗争,然后占据对自己有利的地位,那么就可以说,美国的这种外交策略在目前是完全成功的。因为,苏联为了阻止这种反苏合作的成立,自己也就陷入不得不进行工作以同美国和日本更加紧密地接近的境地。
可能是因为美苏之间有完全正常的外交关系,苏联有信心地认为在同美国的关系上是比中国又抢先了一步。然而,这次基辛格再次访华,使美中接近的进展意外地快,而且这次结合将带有浓厚的反苏色彩,因此苏联不能不感到焦躁。苏联被迫必须尽快地整顿它的亚洲政策。
苏联充分地认识到它迄今的亚洲政策的招牌“亚洲集体安全设想”是有如下的缺点的:(1)如果照旧保持同中国的对立,就不能得到亚洲大多数国家的同情;(2)与欧洲不同,在亚洲,第二次大战以后的边界没有确定,冻结越南、朝鲜那样的分裂国家的现状是困难的。然而,在目前情况下,‘同中国和解毕竟是困难的,除了坚决同中国对抗并同各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之外,没有其他办法。热衷于对美经济合作最近,以《新时代》杂志的社论为开头,尤里·茹科夫、维克托·马耶夫斯基等一流笔杆子都在苏联报刊上写文章撰述美苏之间的经济交流应该进一步扩大。他们的论调是:既然勃列日涅夫—尼克松最高级会谈已经同意密切两国之间的贸易经济关系,那就不会再有任何阻碍的因素了。无疑苏联是希望同美国更加紧密合作的。流传提前勃列日涅夫访美,也许是苏联对美中迅速接近感到焦躁而改变对美姿态的一个表现吧。
苏联对日本的姿态有两个方面。一面是对保留日美安全条约、整顿美国军事基地、加强防卫力量加以指责,另一面则图谋在开发西伯利亚等方面扩大贸易经济的交流。无疑,苏联这种软硬兼施的外交姿态都是出于削弱美国和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以及防止成立反苏合作的意图。接到田中信件后,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表示出破例的友好态度也就是这种意图的表现,如果这能发展到田中访苏,那么日苏关系将会前进一大步。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3.2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