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黎巴嫩《阿拉伯周刊》报道黎外长谈访华观感:《黎巴嫩和中国打开关闭着的大门》 [1973年01月]

  

  黎巴嫩《阿拉伯周刊》报道黎外长谈访华观感:《黎巴嫩和中国打开关闭着的大门》
  
  【本刊讯】贝鲁特《阿拉伯周刊》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刊登了黎巴嫩外长阿布·哈马德对该刊谈访华观感的报道,标题是:《黎巴嫩和中国打开关闭着的大门》,笔者:哈纳·加桑。摘要如下:打开关闭着的大门外长谈到他对中国的旅行。他说,中国,也就是说八亿人,过去对于黎巴嫩来说是个关闭的国家。他说,确实,一九五五年我们订了一个贸易合同,给黎巴嫩带来了想象不到的好处。黎巴嫩在一年里就向八亿人民的中国卖出了价值六千里拉的东西。部长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这次访问又签订了一个新的贸易协定,规定中国每年进口我们的农产品和商品应为一千至一千五百万里拉,购买黎巴嫩产品的数字一年比一年增加,我自己感觉到中国的执政者是欢迎同我们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的,他们准备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不用提中国对工农业产品需要的数字,只提一下它的人口数字就足以说明,中国能在几天之内(如果我们不说几小时内)用光黎巴嫩生产的所有各种各样的出口货物!中国的友谊部长接着说,代表团在每一个地方都受到极为热情的接待,中国的教养是举世无双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和哲学的国家。中国也许是一块信仰的土地,哲学的土地。中国的语言,在他们的语言里,每一句话都有一种特殊的含义,都有一种特殊的概念。我们问及友谊,中国接待外国人时是否很警惕。他微笑着回答说,当然,每一个到中国的人都是朋友,他们这样认为。仅仅他进入中国这一点就意味着允许他进入中国,允许他享受给予朋友们的那种友谊。当一个人进入中国时,接待他或看到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把他当成朋友,以诚相待,敞开大门接待,没有什么害怕或警惕。
  
  部长谈到与北京负责人的会见,他说:以总理为首的北京的国家负责人比我们想象的更了解我们这个小国,比一些邻国还了解我们。我注意到,当我们谈到黎巴嫩是一个各种教派和无教派的人共处一起互相了解的国家时,我说我是天主教徒,周恩来便说,弗朗吉亚总统是马龙派。中国政策的原则和基础部长说,了解中国国际交往的原则和基础是容易的。他强调,主要基础如下:
  
  一、不干涉它国事务。
  
  二、国家不分大小权利一律平等。
  
  三、不侵略,不许对它国进行任何种类或形式的侵略。
  
  部长在解释了上述几点和中国国际政治交往的其它基础和原则以后指出,中国的这些基础和黎巴嫩在国际上寻求新友谊和巩固旧的友好关系的愿望是协调一致的。部长指出,中国的政策基础正是中美新共处政策的后盾,是中国和每一个国家共处的后盾。部长说,他相信,中国不会把意识形态带进国际共处领域,除了它与共产党国家的关系以外,因为它认为世界上现有的各种制度包括各种社会主义制度不会阻碍共处。部长说,他感觉到任何一种制度都能根据中国的国际政策原则和基础同中国现政权共处。部长接着说,北京政府的这种国际概念开辟了中美会晤和中日会晤之路,开辟了与一切愿意共处的国家特别是愿意根据中国的明确国际政策基础与北京交往的国家会晤的道路。中国和阿拉伯谈到中阿关系,部长说,他非常高兴地会见了阿拉伯各国驻北京的大使。他强调,他们为黎巴嫩和中国,阿拉伯和中国关系的接近感到高兴。他说,巴勒斯坦抵抗组织驻北京的代表受到特殊的关怀和重视。勤劳清洁简朴的人民在长达两小时的谈话中,部长集中谈到从中国带来的八亿人民的友谊,这对任何国家都是一笔巨大的资本,那么如果这个国家是一个美丽的而又被困难和敌人所包围的小国怎么样呢?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对他所看到所听到的一切的极度赞扬。赞扬中国人的文雅、有礼貌、聪明和温柔,钦佩中国人的哲学和文明。他说,他发现一个作出巨人般努力使八亿人民走上进步稳定道路的政府。中国政府所考虑的一切事情都是非常庞大的。面包应充分供应给八亿人民,照明、知识和服装等等都是这样。现政权估计了它的责任,有组织地动员人民,首先保证生活需要,进而把中国引上进步的道路。部长说,他发现中国人民是非常简朴的,发现他们在服装、饮食和谈吐方面都很简朴,但是这种简朴却是与罕见的清洁联系在一起的。你在大街上、在工厂里、在旅馆或机关里看到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穿着非常清洁而简朴的衣服,仅仅这种清洁就足以说明其文明程度,正是文明战胜了污秽导致了清洁。贫穷是一回事,愚昧是另一回事!愚昧不能导致清洁,人们如果是有文明而不是愚昧的话,他们也许是贫穷而清洁的。
  
  在部长的胸中和口袋里有许多关于中国和中国人,关于加强、巩固和这个巨大国家及其简朴勤劳而清洁的人民的关系能够给黎巴嫩带来的各种好处的东西,最好是部长到阿拉伯各个首都去讲一讲,谈谈他胸中和袋中那些令人惊讶的事实,使大家都受到教益!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1.28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