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时代报》就意外长访华撰文:《中国和西方》
[1973年01月]
意大利《时代报》就意外长访华撰文:《中国和西方》
【本刊讯】意大利罗马的《时代报》一月三日刊登署名阿多尔福·亚历山德里尼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和西方》,摘要如下:
我国外交部长是在这样一个特别重要和有益的时刻访问中国的:这既是因为这个伟大国家目前国内形势的发展,也是因为北京外交政策在最近一些时候所奉行的方针。
在动乱的“文化革命”之后,中国目前的国内形势似乎是稳定的,即使还未真正明朗化。不过,似乎可以说,国内形势得到了严密的控制,而经济发展(即便是在中国式的实用主义的道路上取得的发展)似乎是随着党和国家的组织机构和行政机构的逐步协调而前进。
中国进入联合国所取得的这一几乎是出人意料和举世公认的成就,尼克松的访问和同美国达成的协议,在对日本来说是一个特别困难的时刻同日本及时地恢复接触,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不仅是经济上、而且也是政治上的承认和关注,所有这些都使得中国今天在国际政治中成为大国三角中和五角(如果包括欧洲和日本的话)中的一个基本因素。这不只是从它所能发挥的力量或它在边界之外所能起的影响(就军事方面和经济方面来说,这是有限的)而言,而是就它具体的政治影响所产生的威望而言,特别是就它对抗苏联的角逐中所带来的威望而言。
正是在这种对抗中,中国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化、但不是紧跟苏联的国家和民主国家或自由化国家的了解,不只是意识形态、而且也有外交和策略上的观点一致。
问题仍然是:今天中国在这个具体时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要在实际中优先考虑对苏联的敌视从而优先考虑它不得不需要的防务,虽然它想在它边界之外尽可能地通过鼓励世界各地出现的一点毛主义运动实现它的意识形态基本目标。
这一切使人想到,目前,北京首先需要的是防止苏联的扩张主义和莫斯科企图在中国本土进行内部颠覆的可能性。因而,最近对西方和西方国家采取了积极的现实主义的接近政策。中国即使在像去年十二月十三日美国中断巴黎谈判、恢复对北越轰炸的那样艰难时刻也坚决地保持同美国的建设性的关系就证明了这点。不应忘记,类似的坚定性在去年尼克松访问北京时也表现了出来:尽管那时河内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北京还是让尼克松进行了访问。人们在那时说,尼克松在北京缔结的协议是一座无法测量其深度的冰山,而这个冰山是有底的,北京在最近印度支那危机中表现出来的相对温和的立场就表明了这点。尼克松决定停止轰炸二十度线以北的地方和恢复谈判,这只能有助于大家所希望的解决越南问题,也将有利于中国同西方的关系。
今天,中国实际上是三方或五方较量中的一个平衡和稳定因素。中国的观念和实际所允许的同西方的合作是可以保持的,如果不是像过去好多次那样要在不仅是道义和思想方面而且在经济、首先是政治方面大大强化,不仅是他们的原来的、传统的独立的打算而且自给自足的打算的话。中国不能不支持北越,也不能少于苏联,而且也不能允许苏联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影响。它的整个的政治理由就在于此。
至于说到欧洲,中国对我们这个古老大陆的有效的统一的鼓励更大了,这一统一确保了欧洲的地位和力量以成为中国用来同苏联抗衡的一个砝码。欧洲的一体化仍是遥远的,首先在政治和军事上是这样,人们可以从中国那里发现一些有意义的迹象:不提大西洋联盟,它始终是西方力量的主要代表,中国的倾向的迹象还表现在周恩来政府对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敌视上,苏联固执地坚持召开这一会议,北京认为这是欧洲“芬兰化”的开始。
西方也能找到同苏联扩张主义抗衡的一个砝码:中国的力量,首先是政治力量。应当通过促成印度支那冲突双方达成体面和解同北京进行认真的合作来得到这一砝码,加强这一砝码。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1.08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