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刊文章:《中国的杂技外交家》 [1973年01月]

  

  美刊文章:《中国的杂技外交家》
  
  【本刊讯】一月一日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的杂技外交家》。摘要如下:
  
  纽约市音乐戏剧中心负责人诺曼·辛格在上星期成了一个富于异国情调的中国团体——有名的沈阳杂技团——的东道主之一。这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美国访问的第一个剧团上星期首先在芝加哥作了表演,演出非常成功。芝加哥是沈阳杂技团这次来美国进行二十八天访问的第一个停留地点,该杂技团还将访问印第安纳波利斯、纽约和华盛顿。
  
  四十名翻斤斗者、变戏法者、体操表演者和魔术师,在芝加哥歌剧院向二千五百多名看得出神的观众表演节目,一位看得入迷的评论家说这次表演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高兴的、迷人的、技艺高超的、令人赞叹不已的、令人愉快的”。头天晚上的观众更为热情。在演出结束时,一位满面笑容的魔术师打开一幅写着“美中两国人民友谊万岁”的红色大横幅,全体观众立刻站起来热烈欢呼。芝加哥一位庄重的蓝头发的女东道主不断地高呼:“啊,好!”
  
  沈阳杂技团在舞台上演出的几乎可以说与其说是杂技,不如说是芭蕾舞。杂技团的二十名穿连衣裤的姑娘无论是用灵巧的脚转动磁碗,还是在一辆自行车上作集体倒立,都显示了可以同巴兰钦媲美的技艺。男演员们表演了比较花力气的节目,但是没有西方杂技演员特有的那种紧张的、汗流浃背的软身动作。有一个节目是,年轻的男演员做了一系列复杂的倒立动作,他倒立在用五张椅子、一张桌子和四块砖一层层垒起来的一个摇摇晃晃的东西上。杂技演员们不追求低级的惊险动作,每当表演高空动作时,演员就系上保险带。一位专家解释说:“杂技是一门艺术,所以不应当搞危险动作。”
  
  演员的服装是中国独有的。布景简单而优美——清彻的蓝天飘着几朵白云、花园中的山茱萸的枝条上盛开着鲜花。杂技团的十二名乐师用中国的管弦乐器演奏优雅的东方乐曲。跟西方的剧场噱头不同的是,演员们用简单的表情——皱皱眉头、突然放声大笑——把观众逗乐了。魔术师演出时并没有穿奇异服装的女郎作为助手,相反地,在穿着长裙子和白色轻便鞋的两位身心健康的女演员的协助下,他从不知什么地方搞出了金鱼。
  
  至少迄今为止,沈阳杂技团的访问在风尚方面引起的震动极小。这次访问是由纽约市(音乐戏剧)中心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起主办的。在中国没有西方的那种工会,因此,当一位美国人试图向杂技团负责人解释关于加班和舞台勤杂人员的规定时,他只是点点头说:“这是不成问题的。我们在芝加哥演出结束后,就象我们在中国演出结束后一样,我们将自己打扫舞台。”不久,穿着毛式灰制服的一位杂技团领导人一声不响地打扫舞台边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变魔术用的金鱼也是美国东道主所忧虑的问题。这些金鱼是装在塑料袋里运到美国的,中国人坚持要把用来养鱼的水放三天,以便去掉水中的美国杂质。结果这样做了,金鱼安然无恙地活着。
  
  杂技团观光访问了芝加哥南部的美国钢铁厂,由于杂技团成员来自中国东北部的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省份,他们特别希望参观一家美国钢铁厂,他们向东道主提出一连串实际问题:生产多少吨钢铁?工人工资多少?缴税以后还剩多少?美国钢铁厂的一名代表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用外交词令作了含糊其词的回答。
  
  【美联社印第安纳州莱巴农十二月三十一日电】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杂技团昨天在印第安纳州参观了一个泥泞的农场。沈阳杂技团的一位发言人说,印第安纳州平坦的庄稼地很象中国的平原地区,所不同的是:“在中国的农场,人要多得多。”
  
  他们的东道主乔治·莫顿说,他的农场是由四个人耕种的,这个农场“生产的粮食足够五百个人吃”。
  
  这些杂技演员对农场的产量很感兴趣。
  
  莫顿说,他的农场每英亩生产大约一百三十蒲式耳玉米。
  
  看来中国人对参观在印第安纳州波利斯以北大约三十英里的这个农场感到很高兴。他们多次地把美国孩子抱在手里。
  
  一个女杂技演员把十一岁的卡西·克拉克从她母亲那里拉到一个中国摄影师跟前,要摄影师给她们照张相。她们手挽着手,满面笑容地作好了照相的姿势。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1.0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