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路透社驻北京记者年终专稿:《中国》 [1973年01月]

  

  路透社驻北京记者年终专稿:《中国》
  
  【路透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记者:乔纳森·夏普)(年终专稿——中国)对于中国说来,刚刚结束的西历年是令人难忘的,这首先是因为二月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这里的访问——这位美国领导人自己所称的“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之行没有立即使世界的最富裕国家和世界的人口最多国家之间的分歧结束。
  
  但是它结束了一个世代的不和,在它们的不和中,敌视和怀疑的气氛是公认的状况。它还打开了处于世界意识形态两极的国家的领导人之间积极的对话。
  
  它还使中国更加完全地进入了世界政治的舞台。看来北京把“中国”这个名字所象征的内向这一历来的心理状态永远抛弃了。
  
  尼克松的访问是中国向外看的对外政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顶点,这一政策是一年前在“乒乓外交”时代以一个乒乓球的小小跳动而开始的。
  
  从亚洲的角度看,重要性不下于尼克松访问的是日本新首相的北京之行。
  
  今年十月是中国的另一个对外政策里程碑,同西德签署了一项建交协议。
  
  除了这些事件的政治重要意义以外,还必须补充这样一点,即这里对于每一次都是中国做主人深感满意。在中国人看来,这些外国人是来北京讲和的。
  
  然而,同苏联的关系,自从两国在一九六九年的边境冲突后从战争的边缘退回以来,一直处于冰冷的敌对状态。
  
  仍然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里一些观察家认为,这表明,基本政策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在经济方面,是令人失望的。由于一些地区天旱和另外一些地区发生水灾,中国的粮食收成预计比去年减少。不论内部问题如何,中国在一九七二年呈现的公开面貌是一个致力于铲除它历来的贫穷落后的形象的稳定而勤劳的国家的面貌。
  
  日常生活中教条主义的一律化现象显著地减少了。中国文学中的历史著作已经开始在中国书店出现了,官方也在鼓励服装方面要增加花色品种。
  
  通过访问中国以采访北京和其他地方今年重大的事件的外国报纸和电视记者的眼睛,中国从未有过地受到外部世界的注视。
  
  但是,普通的中国人是否认识到他的祖国在国外受到这样的欢迎,是有疑问的,因为他对其他国家的看法仍然受到中国官方宣传机构的仔细控制。
  
  但是中国已经表明,它愿意加速官方和人民与人民的交往的步伐,相互不了解的乌云终将被驱散。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01.0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