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香港《万人杂志》报道:中日建交后蒋帮内部斗争情况 [1972年11月]

  

  香港《万人杂志》报道:中日建交后蒋帮内部斗争情况
  
  【本刊讯】香港《万人杂志》十一月九日刊登不久前自台北返港的岳骞写的文章,题为《现阶段的中日关系》,摘要如下:
  
  经过了一阵激烈的反日活动之后,在台湾,中国朝野情绪似乎已平定下来,笔者相信此种情况决不是五分钟热度表现,而是当局经过深思熟虑后,目前不得不采取的平和政策。
  
  当中日断交之后,国人发现我国经济对日本的依存,远出最初估计之外,目前双方贸易情况我方自是入超,日本每年可自台湾净赚走四亿到五亿美元,乍看断绝贸易似对中国有利,但事实并不尽然,日本虽然在台湾赚了大批钱,我们是日本一个重要市场,但如果我们不与日本贸易,日本的损失只是少赚几亿美元,因为日本输出到台湾的货品并无一件非卖给中国不可,我们不买,日本可以向别处卖,外销不掉可以不生产,至于日本买我们的产品,也没有非买不可的东西。
  
  我们对日本的依存关系实在太深,我们有些产品非卖给日本不可,如香蕉即其一,而我们的工业原料及机器又非买日本的不可,两下一对比,如果断绝贸易,双方损失可能均等,我们若延误了工业生产,失掉了其他国家的固定市场,损失可就大了。这是我们无法与日本立时断绝贸易的最大原因,相信当局也是为此,无法对日本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这次中日纠纷发生,椎名悦三郎来华前后,在台北掀起一股强烈的反日怒潮,但报纸上公开的只是温和的部分,据说(千真万确)胡秋原在立法院公开骂张群主持对日外交,一味亲日,落到今天的下场,是卖国贼,是曹汝霖第二。据说(也是干真万确)八十四岁的张群在家中听到立法院开会情形泪流满面,发誓以后再也不敢过问日本的事,所以椎名到了台北,张群始终未出面招待,椎名与蒋经国、沈昌焕会谈后,始去拜见张群,双方也只是寒暄几句,未敢触及公事。
  
  此后,社会舆论逐渐集矢张群,曾任驻韩、驻土耳其大使邵毓麟,公认为真正了解日本问题的人,在立法院作证时,公然说“二十多年来对日外交在某元老主持下,驻日大使无人通晓日文,大使馆内更没有真正了解日本内情的人,一切对日交涉皆在台北决定。”邵毓麟证词不但报纸刊出,且正式列入立法院议事纪录。以后愈来愈激烈,一位青年学人独力办的一份杂志,竟骂政府中一个“皓首匹夫”挟日本外交作为政治资本,就更不留余地了。
  
  笔者当时尚在台北,听到胡秋原之骂,经舆论这么一骂,原来与日本有交往的人确实敛迹,到了国庆前夕,一向被称为中国友人的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前副首相石井光次郎曾有意来台北祝我国庆,并谒见总统问安,亦为中国方面所拒绝。
  
  但到了最近,报纸上又传出由岸信介领导的一群日本国会议员拟用“日华议员联盟”名义,组成半官方的中日交往机构。此事真相如何,尚不得而知,中国政府是否同意。更难逆料,而以目前中国朝野情绪而言,中国议员不论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国大代表谁又敢出头参加这次联盟,变成章宗祥、陆宗舆的第二。
  
  关于日本承认毛帮事,若是硬说应由某人负责,自欠公道,但有的人却实在应负起部分责任。即以驻日大使彭孟缉来说,凡是去过日本的中国人,与政治稍微有点关连的人,对彭孟缉印象都坏到了极点,众口一辞骂他溺职、无能,这些闲话且不谈,只说中日绝交第二天,彭孟缉应日本外务相之邀,到外务省与次官法眼晤面,……“彭孟缉微笑”照片已传遍世界,实在有辱国体,在彭孟缉下旗回国后,政府应当令其作出解释。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11.18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