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新闻》通讯:《潮流变了,日中新时代和世界》
[1972年10月]
《东京新闻》通讯:《潮流变了,日中新时代和世界》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月一日和十月二日以《潮流变了,日中新时代和世界》为题刊登该报驻华盛顿记者池城和驻莫斯科记者高桥分别写的通讯,摘要如下:美国的亚洲外交——驻华盛顿特派记者池城除掉的反共枷锁
第二次大战后,亚洲各自由主义国家以“反共”为旗帜,在其“盟主”美国的领导下,尽管步调时常紊乱,但设法取得了一致。但是,由于日中建立邦交,迄今已逐渐削弱的这个枷锁被彻底除掉了。各国名副其实地成了“自由亚洲”,从坏的方面来说,成了分散的亚洲。
尼克松总统今春访华以来,三番五次地说:“亚洲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结构要由美、中、苏、日这四极来建立,亚洲各国亲身投入和参加进去,给真正的稳定带来活力——这就是新亚洲的形象。”
尼克松总统常说:“美国仍旧是太平洋国家。”说穿了,这句话表示了这样的决心:“在亚洲实力竞赛中,美国决不退居观众席。它要作为一个队,自始至终地参加比赛。”
既是前锋又是领队的日本现在同对方队的领队兼教练中国建立了邦交,这将成为今后按照外交这一共同的规则进行比赛的一个保证。分散的中立令人为难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美国要退出比赛,并实现把亚洲各国作为选手来使用的尼克松主义,那么,日中建立邦交就是一个有用的前提。
对于美国来说,今后的问题是,怎样安抚由于日中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而可能发生动摇的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等国家,使他们有作为“自由亚洲队”的选手的自觉。
各国都在只顾自己设法接近中苏,队的协同动作被打乱了,这是美国感到最难办的。苏联的对策——驻莫斯科特派记者高桥不能针锋相对地反对
由于继美中接近之后而实现了日中邦交正常化,一直主宰着远东和亚洲的冷战体制开始迅猛地崩溃了。但是,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实际上也是中国为了对付中苏间“新的冷战”而下决心“在敌前转变方向”的结果。因此,对于苏联来说,确实是啼笑皆非的。
虽然这么说,但是,现在,克里姆林宫以缓和世界的紧张局蛰为外交基本方针,所以,不能针锋相对地反对中国同日美对立的缓和。同时,也不能攻击日本,把日本进一步撵到中国方面去。(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这里有着苏联进退两难之处,现在,克里姆林宫和中国不同,它未必能很快改变作法,在围绕着日本的美中苏三国外交交易中,已形成完全受中国摆布的局面。但是,不言而喻,在外交方面坚持现实政治的克里姆林宫在承认日中复交这一现实的基础上,迟早将开始夺回被中国夺去了的主动权。
同美中接近和日中复交相对抗的苏联的对亚洲战略不能不是矛盾的,它为了同中国较量并加强苏联在中苏冷战中的地位,就要积极地在从印度次大陆经东南亚各国到日本列岛的中国周围地区兜售缓和紧张局势和友好合作。中苏出现了新的冷战阴影
可以认为,不管中国是否会谴责说这是出自“遏制中国”的意图,但苏联推进亚洲集体安全设想的紧迫性越来越大了。
可以认为,这是针对摸索适应“冷战后”的新外交体制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的自主中立动向而采取的。苏联所设想的在越南战争结束后建立中立的印度支那,同这一点也并不是没有关系的。
正当亚洲的冷战体制崩溃之际,中苏间新的冷战阴影又开始这样沉重地笼罩了亚洲,这对亚洲来说是不幸的。不过,中苏的白刃相交与旧的冷战不同,它的目标不是军事集团化,而是形成和平集团,从这里可以看出战后四分之一世纪的时代潮流。
问题是,在苏联的这种亚洲战略中,日本占据着怎样的位置。由于日中复交,日本在对苏关系上地位提高了,这是事实。由于日中复交,形成了日本帮助中国加强其在中苏冷战中的地位的局势。但是,如果苏联为了报复而对日本采取冷淡态度,那么,甚至有可能招致进一步把日本撵到中国方面去,产生日中“反苏联盟”的危险。
即使不这样,同宣布放弃对日本赔偿的中国相比,甚至连四个小岛都不想归还的苏联的处境是不利的。并且,由于日中间的紧张局势缓和了,日美安全条约可能朝着“阻止”企图乘美国撤退而向亚洲扩张的苏联的军事力量的方向转化。
但是,另一方面,苏联认为,日中虽然复交了,但日中间在远东和亚洲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和分歧这一基本矛盾同日美间的基本矛盾一样,不会消除。苏联认为,即使台湾问题也还不是已经解决,还存在着有可能打破日中美三国间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蜜月”的情况。
苏联当局人士在评论日中复交时说:“日本放弃台湾,以后也可能后悔。”这是意味深长的。因此,苏联可能不会被日中复交弄得手忙脚乱而选择大手大脚地向日本施舍这样一种只求快不求好的作法吧。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10.1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