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读卖新闻》文章:《继日本之后的西德的对华建交》
[1972年09月]
日本《读卖新闻》文章:《继日本之后的西德的对华建交》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八月三十日刊登了该报记者白石通弘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继日本之后的西德的对华建交》,摘要如下:
富于动乱的秋季国际外交,将由田中首相为恢复日中邦交访问北京而揭开序幕,而西德和中国建立邦交将接踵而来。向东西两面展开双翅的北京外交的漂亮手腕正引起人们的注视。
促使中国和西德之间正式举行谈判的据说是在施罗德从中国带回的北京政府的“正式文件”中的一段内容:“中国对和西德建立外交关系也怀着强烈的关心。打算不附加任何前提条件开始谈判。”
在二十四日的电视讲话中,谢尔外长暗示了两国之间有在十月内互换大使的可能性。
谢尔外长的访华日程尚未详细宣布,不过,这位外长选定了避开从十月一日开始在慕尼黑举行的为时四天的自由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和预定从十月十八日开始在巴黎召开的扩大的欧洲共同市场十国首脑会谈这样的日程,其意向似乎是想带着在北京取得的成果,迎接秋天的联合国大会。
北京对西德有什么期待呢?首先可以举出来的是先进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尤其是寄很大期望于成套设备和各种工作母机。从这个意义来看,和先进集团欧洲共同市场以及作为其领袖的西德拉关系,利益是不可估量的。
正因为中国现在出现了要重新从西方各国进口工业设备的苗头,所以,响应建立邦交也是符合西德方面的利益的。
和西德恢复邦交在政治上的利益也是很大的。中国拒绝美苏两大势力瓜分世界的政策,不过,以自己的力量来对抗美苏,是困难的。尤其是和苏联的对立,中间夹着直接的边界,因而备受威胁。即使不是象西德所不愿意的那样,把两国的建交作为直接的对苏抗争的工具,但在和日本恢复邦交的同时,能够为实现横跨欧亚两洲的宏大的外交政策奠定基础,其意义也是很大的。苏联强烈谴责
在谢尔外长发表演说的同一天,接近苏联外交部的见解、摆开了论战阵势的苏联杂志《新时代》立即就中国外交的接近西德发出了警告。虽然苏联本身也承认欧洲共同市场存在的事实,但是,并没有放弃欧洲共同市场具有固定东西方对立的性质这样的想法。况且,随着中国接近西德,苏联对与英、西德加强紧密关系的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大加深了戒心。对过去以亚洲、非洲地区为中心的中苏之间的外交战即将扩大到欧洲这种形势,苏联不掩饰其明显的焦急心情。也有大选的策略
国际政治方面中苏的这种冲突使勃兰特的东方政策不知所措。对此,讨厌对苏联倾斜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或者基督教社会联盟认为,面临着三个月之后的大选,把对华接近作为一张新的王牌是有作用的。可以说,这里既有施罗德接受中国引诱的原因,也有中国首先对施罗德采取引诱手段的理由。不能否定这种看法: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的在野党联盟大张旗鼓地宣传施罗德访华,这种选举战的力学仅以三周多的时间就把勃兰特政权的慎重态度动摇到这种程度。莫斯科的一些报纸,在施罗德访问北京的时候,就已谴责基督教民主联盟和中国领导人,说是“反对苏联和平政策的反对者的联盟”。苏联的这种影响必然要波及到保护伞下的东欧各国。
那么,西德执政党除了选举战外,还从中国外交中真正指望什么东西呢?首先,在两个德国加入联合国的时候,指望得到中国的承认。并且,作为将来的利益,为了实现从美苏两大势力影响下争取独立,转变成为第三势力的和平共处,毕竟是要相互扶助的。
进一步说,就是要获得不久即将开拓的将来的八亿人口的市场的入场券。似乎可以说,这种远距离射程的利益的一致打开了通向两国建交的道路。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9.09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