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本《每日新闻》文章:《错综复杂的“三极”,新的和平构图》 [1972年09月]

  

  日本《每日新闻》文章:《错综复杂的“三极”,新的和平构图》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九月十七日刊登连载文章《通向北京的道路现在已经打开》的第七部分,题目是《错综复杂的“三极”,新的和平构图》,摘要如下:
  
  回顾战后的日本外交,一直处于美、苏两大阵营对立之中,完全追随美国的旨意,因此几乎没有真正意义的外交上的主动性。对外交也仅仅是遵循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虽然想独自展开外交,但却一直事事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要成为所谓“美、中桥梁”的呼声也是空喊,陷入了由于和中国在地理上和历史上的关系密切而产生的自负,陷入了在中国问题上日美的利益也要经常一致这样一种“预先调和”论。正因为如此,七一年七月十六日尼克松宣布访华对日本才是个冲击。
  
  但是,只要回顾国际政治的巨大潮流,那么就会明白:美中接近是六九年四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苏边界争端,越南战争陷入泥潭,尼克松主义的展开等等动向在逻辑上的必然归宿。只是做这种表演的人,一方是反共的尼克松总统,另一方是反美的毛泽东主席,这是按过去的常识不可想象的组合,因此使人感到意外,冲击的主要原因也在这里。这样,美、中双方在和共同敌人苏联的关系上都能够占优势,并且还为控制急速抬头的日本而分别得到了新的助力。
  
  关于日美安全条约,这是以前日美之间情丝不断的象征,去年八月,周恩来总理和《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曾讨论过它的阻止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新作用”。当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日本人领悟了在中国问题上日美利益的“预先调和”的观点只不过是幻想而已,并且觉悟到有必要采取新的对策。而且,由于美中接近,在以日本为中心的远东,美、中、苏的力量均衡发生了变化,既然如此,日本的选择首先是对华接近,这在逻辑上也是理所当然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美、中、苏当中,同日本还没有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只有中国,通过和中国建立邦交,日本才能够在美、中、苏远东的权力结构中确保平衡的政治上的机动性。
  
  美国由于田中内阁迅速对华接近而慌了手脚,檀香山会谈在美国方面的要求下不得不召开,其原因就在于此。
  
  檀香山会谈是战后日、美两国开始走上不同轨道的划时代的岔路口。
  
  另一方面,苏联建议谈判共同开发西伯利亚和和平条约,以此来牵制日本对华接近。但是这反而引起了中国迅速对日接近,并且出现了已经跑在前面的情况。
  
  从苏联来说,大概已基本认识到日本涌向中国市场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今后将重新提出某些对策。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在谈判中苏联对“北方领土”问题将采取什么态度呢?在日本对华接近达到这种程度的现在,指望苏联方面作出让步,也许几乎不可能了。但是这也将和今后中国在尖阁列岛领有权和共同开发周围海底石油问题上表示什么样的态度有着微妙的关联。
  
  在突然变得错综复杂起来的亚洲和太平洋的三极结构中,日本对今后的安全保障问题应该如何考虑呢?三木副总理就这个“日中以后的道路”问题,最近在三木派的研修所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应该在美、中、苏三极和日本之间分别建立互不战争、互不侵犯、互不侵略、互不干涉的关系,谋求四极间的稳定。”从两极对立转向多极化,从冷战转向缓和紧张局势,在这种趋势当中,现在正应该展示出新的“和平的构图”。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9.2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