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报刊登哈希评论文章:《一位俄国人返回北京》 [1972年04月]

  

  美报刊登哈希评论文章:《一位俄国人返回北京》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月二十五日刊登约瑟夫·哈希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一位俄国人返回北京》,摘要如下:
  
  在过去一个星期中世界事务方面最令人感兴趣的消息是,在北京又有俄国的一名高级外交官了。
  
  伊利切夫是同中国人进行谈判的俄国方面的“首席代表”,这种就修订“边界线”问题进行的谈判,许多个月来一直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的。在一段时期内,他在北京显然是不受欢迎的。但是他现在回到了北京,这个事实一定会列入自从尼克松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以来所发生的愈来愈多的令人感兴趣的事情的清单上。
  
  这个事实本身并不证明,俄国已取消了(至少是暂时取消了可能已制定的)任何对中国发动军事进攻的“应急”计划。
  
  中国肯定是美国总统对古老的“中央王国”所作的一次旅行的受益者。
  
  还有其他的受益者吗?
  
  继美国向中国开门而来的是北京和莫斯科之间重新打开局面,有些西方人可能对此感到失望。但是,第一,这并不是一种和解。这只不过是重新打开外交联系的正式渠道。在世界设法领会尼克松访问的重大意义的同时,这些渠道一直被堵塞。现在,它们被打通了。第二,这离两个主要共产党国家首都之间重新建立任何军事联盟还有一段长远的路程,但是这的确减少了它们交战的危险性。这将对大家都有利。这个世界最渴望的是出现一个稳定时期。俄国和中国之间打仗将是无益的——对任何人说都是无益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一种令人感到有希望的含意:尼克松的访问确实对莫斯科产生了一种影响,促使它采取清醒的、成熟的态度。除了俄国的一位外交官返回北京以外,还有另外一些迹象表明发生了这种值得欢迎的事情。莫斯科喜欢引起麻烦的地区是中东和西欧。自从尼克松的访问以来,莫斯科一直极审慎而小心地在中东起作用。
  
  莫斯科在悬而未决的新条约方面已放宽了(而不是加重了)对西德提出的条件。看来莫斯科人不喜欢波恩出现政治危机而勃兰特或许被推翻、德国将来的政策方针变得动荡不定这样一种前景。
  
  西方外交官员长期以来一直一厢情愿地希望有朝一日在俄国国家内部发生的变化将会使得它的领导人在其对别国的态度方面变得比较审慎和成熟。迄今为止,还未出现这种倾向的任何明显迹象。但是我们现在至少看到有初步迹象表明,世界上围绕俄国统治权发生的激烈变化正在产生人们所期望的促人持清醒态度的影响。只就我们所能看到的情况来看,从他们听说尼克松先生将访问北京时起,他们在世界各地已变得比较审慎、小心和通情达理。迄今为止,这次旅行的结果是很有利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4.0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