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文章:《同赤色中国的新关系,它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1972年03月]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文章:《同赤色中国的新关系,它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本刊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三月十三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同赤色中国的新关系,它对美国意味着什么》,摘要如下:
  
  从总统返回的时刻起,一切事情都开始围绕着同北京的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而转动了。
  
  人们已经在估计它对美国的实际意义。
  
  三月初,一些空缺的情况开始补充起来,从而使美国人和他们的盟友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美国同赤色中国之间的这种新关系将意味着什么。
  
  美国已特地不辞劳苦地向日本、南越、南朝鲜、泰国和亚洲其他盟国保证,尼克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北京达成的协议绝对没有危害它们的切身利益。
  
  一位美国官员对全部结果所做的估计是:
  
  “现在正在对太平洋的四大国——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施加新的压力,要它们设法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现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也许比较灵活了。不能排除他们将对苏联人采取比较灵活的态度的可能性。同时,现在俄国人正面临压力,迫使他们和美国人竞争来博得中国的好感。”
  
  另一位决策的官员说:“造成这些压力,是这次中国之行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有什么结果的话,那也要等很久以后才能看到。但是这是一个现在已经开始了的过程。”
  
  一位最著名的美国研究中国问题专家在分析在上海发表的尼克松一周公报时说,“我们没有背弃我们的任何一项原则。”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一名记者曾经前去观看这幕最高级外交的戏剧上演情况。他认为北京之所以决定要同美国建立关系,是出于以下的动机:
  
  “这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喜爱或钦佩美国。他们不是这样。但是由于他们对他们自己的地位的安全因素的看法,持续不断地同美国人对话是必要的。在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唯一可以在整个亚洲同日益增长的苏联和日本的力量相抗衡的潜在力量。
  
  “但是在十一月的选举之前,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在北京有机会估计尼克松取得的结果之前,中国人不会把很大赌注押在美国人身上。中国人对美国的不信任心理和对尼克松的不信任心理一直没有消除。”
  
  据说,尼克松确信他在贸易来往和外交接触方面取得了他在现阶段所要取得的最大限度的东西。
  
  听过总统汇报的参议员们说,随着卷入越南的程度的减少,在台湾的大部分美军可能撤出,但是在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觉人调整他们敌对的关系以前,某些美国人——大部分是顾问——将仍然留在这个岛上。
  
  据美国官员们认为,北京的最高级会谈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在总统五月间前往莫斯科去的时候,增强了总统的力量。一位高级权威人士是这样说的:“苏联人现在必定担心美国人和中国人将同意在一起干些什么。”
  
  苏联工会报纸《劳动报》指责中国人“和美国统治集团一起搞危险的阴谋。”
  
  美国官员们承认,同中国的新关系的发展也许不会是顺利的。但是他们强调,他们相信已经作出了一个成功的开端,它具有对尼克松主义来说是重要的长远潜在影响。
  
  尼克松主义要求,随着其他国家对自身的安全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美国将削减美国在世界各地承担的军事义务。这样的削减军事义务的作法已经在南越、南朝鲜、泰国和日本进行了,现在美国和中国关于进行合作来“缓和亚洲和全世界紧张局势”的协议又突出了这种作法。
  
  美国军事人员在瞻望未来的时候预料,今后美国在亚洲的武装力量的明显表现将主要是海军力量。这些战略家预料,美国驻太平洋的第七舰队将继续保持强大——但是将需要减少一些地面部队。
  
  前往中国的人员之一概述双方在会谈结束时的态度说:
  
  “哪一方都不真正相信对方。同时,哪一方也不真正害怕对方。中国人认为美国仍然是帝国主义的,它之所以从亚洲退却,是因为美国现在在国内十分孱弱——在经济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美国的观点是:中国不再是亚洲其他国家的威胁,因为有两个近邻——俄国和日本——抵消了它的潜在力量,”
  
  有一些提出批评的人说,从在台湾问题上的争论和亚洲某些其他盟国表示的不安这一角度来看,美国为了换取它在大陆中国所取得的东西而付出的代价太高了。对于这些批评者,尼克松政府的官员们回答说:所取得的“谅解”远比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所同意的一些“无聊的措词”要重要得多。
  
  美国高级当局人士坚持说,在同中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具有重大意义的结果,但是已经奠定了一个在将来取得进展的基础。
  
  人们强调的一点是:尼克松和他的顾问们认为,在北京开始的美—中关系将是走向在亚洲恢复和平与稳定的异常重要的一步。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3.1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