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国出现“中国热” [1972年03月]

  

  美国出现“中国热”
  
  【本刊讯】据西方通讯社和报刊报道,尼克松访华前后,美国出现了“中国热”。美国人民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增加
  
  尼克松访华轰动了整个美国。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电视台在尼克松访问期间除实况转播中美领导人会谈和尼克松一行的活动外,都增设介绍我国情况的特别节目,据报道,尽管因为时差关系,美电视台播送的节目都在深夜或黎明,但观看电视的美国观众每天达六千万人。共同社说,尼克松到达北京,首先给了美国人民以一种与“重新看待中国”相适应的“快感”。纽约一位汽车司机说,“今晚即使通宵达旦也要看一下有关中国的转播”。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妇女看电视“好象着了迷”,她说:“真是再好不过了。我们从小就一直接受中国是奇怪的另一个世界这样的教育。那里怎么样呢?和我们一样走路、作体操……。”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在夜间十点钟中断正常节目,播送毛主席会见尼克松的电视片。美国报纸普遍在头版显著地位刊登这一消息。美国人民争相阅读刊登这一消息的报纸。报纸一出售,很快便卖完。人们在街头巷尾、酒吧、咖啡店或者公共汽车上,话题总是北京和中国。日本《读卖新闻》驻美记者二月二十五日说,毛主席会见尼克松、周总理二十一日晚举行的欢迎宴会的场面等,在一扫过去许多美国人民所抱有的关于中国的“暗淡形象”方面收到了多大效果,那是无法估量的。美报突出报道毛主席的革命经历
  
  美国各大报刊在尼克松访华前及访华期间以很大篇幅刊登介绍我国各方面情况的报道和图片,其中突出的是报道毛主席的革命经历和生平,刊登毛主席的语录和诗词。《纽约时报》二月十九日刊登了毛主席六幅照片,和《冬云》、《长征》两首诗词的英译文,二十二日以半版篇幅介绍毛主席的生平。《新闻周刊》二月二十一日一期刊登用中文书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四条毛主席语录。一些美国报刊还刊用了一些汉字,以引起读者注意。这些文章和图片报道了我社会制度、历史、人民生活、艺术、服装和烹调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纽约时报》二月十七日起开辟《中国背景情况》栏,刊登这类报道。《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月十六——十八日连续三天以整版篇幅刊登介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等三篇专稿。《新闻周刊》二月二十一日以《尼克松将看到的中国》为题出版特刊,并刊登了关于中国的四十五幅新旧照片。
  
  美国新闻机构大量报道我国情况,目的是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当前的政策服务,但它反映了美国人民要求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
  
  日本《产经新闻》二月二十五日以《急转的美国国民的中国观》为题刊载该报驻华盛顿记者的一篇报道说,美国举国上下出现了一个“了解中国”的运动。对美国国民来说,长期来‘“可怕而未知的国家”中国,现在却开始呈现出是个好人形象,而受到了冲击的日本不得不承担“坏蛋”的角色。该记者说,美国新闻机构的作法是,介绍中国并不是象战后二十多年来所想象的那种“红色魔鬼”,而是一个正在建设美好社会的国家。看了这种情景之后,美国人以前的中国观彻底崩溃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导致了美国人本身从以前对中国采取的“遏制政策”下解放出来的结果。与此同时出现的是,把日本看做“坏蛋”的强烈倾向。日本军队在南京的大屠杀、在上海的大轰炸、在满洲的横行霸道等等,不一而足。很多美国人第一次知道了日本曾以干了什么坏事。该记者说,美国国民的这种意识结构的巨大变化可能会给今后的美中和日美关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毛主席语录》和关于中国的书籍
  
  受到美国人民热烈欢迎
  
  《毛主席语录》现在在美国特别畅销。一家书店老板说,《毛主席语录》已成为“热门”货,一年中他已出售了五万册。美国人民喜爱毛主席像章。外电报道,旧金山一家小店三天之内就出售了一万五千多枚。
  
  美报报道,乔治太子县图书馆发言人说,该图书馆关于中国的大部分书籍已经借出去几个星期了。在费尔法克斯,人们纷纷要求得到关于中国和中美关系的书籍。蒙哥马利县的图书馆关于中国的大部分书籍都借出去了。读者要求得到中国烹调方面的书籍和针刺方面的知识。
  
  合众国际社对美国二十多个城市的书店进行的调查表明,人们对关于中国的各种各类书籍的兴趣普遍增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今日的红色中国》和《大河彼岸》特别畅销。费正清写的《美国与中国》和《东亚文明史》,巴尼特和赖肖尔合写的《今后十年的美国与中国》,塔切曼写的《史迪威和美国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布拉德沃思写的《一九六六,中国之镜》等书都很畅销。
  
  美国各大出版社和各大报在尼克松访问中国后,为了加紧满足读者的新需要,打算大批出版介绍中国或同中国有关的书籍。纽约的班坦书店宣布,它准备在尼克松访华回国后八天之内出版一本名为《总统中国之行》的书,全书共一百六十页,其中九十六页是美国记者在尼克松访华期间拍摄的照片,六十四页是记者采访的新闻报道和文章。美国学生学中文的兴趣大大增加
  
  据报道,美各大学选读中文的学生人数最近突然大增,美国十二所最著名的大学过去半年来选读中文的学生增加一倍以上,有的大学甚至增加到三倍至四倍,社会研究学院负责外语系的唐娜·斯韦因说:“现在登记上中文课的人这么多,我们不知道对他们该怎么办。我们在训练新讲师。我们的教职员有一半人希望学中文。”她还说,“新来的学生与乒乓球事件前的学生不同,他们对学古文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中国。”
  
  据报道,美国很多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学最近除召开“中国问题座谈会”外,还举办“中国之夜”或“中国之周”这样的活动,演出中国传统的音乐和舞蹈,请最近访问过中国的教授和学生去讲学或作报告,谈论中国在联合国情况以及旧金山的“唐人街”问题等。
  
  《纽约时报》说,对一百六十五所大学进行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校主张同中国制订交流计划。针刺医术轰动美国
  
  据报道,在医学杂志和医学会的报纸上,介绍中国的医学形成了热潮。最近访华回国的维克托·赛德尔医生认为有很多东西可以向中国学习,并说“美国的医疗制度必然会发生重大的改革”。
  
  华盛顿国家科学医学研究所主任约翰·霍格内斯正在设法制订计划,使美国的医生不但研究中国传统的医学技术,如针灸和中草药,而且研究中国现代公共卫生计划的发展。
  
  纽约唯一的一位用针灸治病的秦大夫说,由于这种“中国热”,他的诊所里现在挤满了美国人。
  
  美各报记者成群地拥到纽约和洛杉矶的“唐人街”,对中国的传统习惯“进行第一手的研究”。中国电影受欢迎
  
  美国各电视台最近大量放映中国纪录影片与介绍中国的电影,据一电影发行商说,他们的最受欢迎的中国影片在好几个星期之前就被预订完了。路透社说,“美国观众对他们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东西着了迷。”美专栏作家马奎斯·蔡尔兹说,“两三年前,‘赤色中国’这个词是恶语。今天,凡是有关中国的东西都是时髦的了。”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自二月十五日起举办名为《在长城后面》的照片展览,这个展览会收集有西方旅客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拍摄下来的中国照片二百五十张,其中包括埃德加·斯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陕北拍摄的毛主席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革命历史照片,据该馆人员说,到十七日已有三千多人前往参观。
  
  中国服装、手工艺品、古董
  
  成了时髦货,中国餐馆生意兴隆
  
  纽约的时装设计师几个月来已在大商店陈列出中国式衣、帽。美《妇女家庭杂志》二月份一期的封面是尼克松夫人穿着中国式服装的照片。《纽约时报》报道,人民装、工人装和农民穿的服装每套售价大约一百三十美元,这种服装在大学里很流行。华盛顿一家大百货商店设立了一个零售最近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专柜。美国各地开始卖中国货的百货商店越来越多,据布卢明代尔公司的一位采购员说,该公司的中国产品部主要是卖柳条、藤条、麦秸和竹制品,引起公众很大的兴趣。手工做的竹制榨姜器售价四美元,小猫样子的瓷制颈部取暖器售价十七点五美元。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城一商人说,渔民用的捕鱼竹篓,在大百货公司中每只售价二十四美元,因为那是“中国的象征”。
  
  由于毛主席会见尼克松的书房中有白色痰盂,人们对痰盂也极感兴趣。一位美国记者写了一段介绍痰盂的特写,伊利诺斯州一家工厂正大量生产痰盂,以供一些大商行和时髦的家庭作摆设用。
  
  美报报道,在美国古董市场上,中国的餐具和古玩售价很高。最近从得克萨斯州到香港的一位商人说,他返美后准备在达拉斯及休斯顿两地开设两家专售中国工艺品、古董和艺术品的商店,“这一定会有生意”。
  
  旧金山中国饭馆的老板说,他的饭馆在中国旧历新年时生意十分兴隆,不得不把两百多位顾客打发走了。纽约百老汇的中餐馆说,它那里有很多的人试图用筷子吃椰子鸡。在华盛顿,中国餐馆的北京鸭销路特好,该店老板称,自从基辛格去夏为安排尼克松访华从中国回去后,该餐馆的生意一直兴隆。
  
  许多美国人成了中国食物的爱好者,有的人在学习中国烹调方面的字眼,以便能看懂中国菜单。有一个人说他吃遍了“唐人街”所有的饭馆。《纽约时报》说,虽然大多数家庭仍然满足于带孩子到中国饭馆去,但是美国人自己在家里动手准备正式的中国式晚饭的人越来越多了。三千名学者和科学家要求访华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约有三千名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学者和科学家希望访问中国。这些学者对于中国的从考古学到动物学的“一切事情”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华盛顿邮报》说,至少有三个非官方团体正在进行促进中美接触的活动,它们是:美国科学家自由联合会(总部在华盛顿);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总部在纽约,由福特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资助);以及关心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
  
  组织来华旅行的旅行社正在增加,这些旅行社计划以两千美元左右来中国进行一次不到一个月的团体旅行。总揽这些旅行的加拿大天涯旅行社已经收到四千个美国团体旅行应征者的信件。
  
  中美两国人民友好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纽约时报》说,“在普通美国人中间,今天对中国和中国事物的兴趣已达到在这一代中从来没有过的水平。”《日本经济新闻》说,“美国的‘中国热’还只是一个序幕。”《纽约邮报》说,这阵热衷于中国的一切东西的狂风,其速度远远超过了尼克松、他的访问以及他的对华新政策,使这些东西成为“大风暴中的几片旋转的树叶”,“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潮流也许会变得无法控制,推动他走得比他想走的更远和更快”。美国《每日新闻》说,“一个颇得人心的现象已经发生了,这个现象将使得再返回到美国同共产党中国之间相互疏远的阶段成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3.1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