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罗马尼亚《火花报》文章《中美之间的会谈有利于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和国际缓和的要求》 [1972年03月]

  

  罗马尼亚《火花报》文章《中美之间的会谈有利于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和国际缓和的要求》
  
  【本刊讯】罗马尼亚《火花报》三月一日刊登伊利埃斯库的一篇评论,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的会谈有利于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和国际缓和的要求》。全文如下:
  
  世界公众舆论怀着强烈兴趣地注视了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访问,以及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会见和会谈,这是国际生活中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毫无疑义,在经过了缺乏接触和坚持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的不明智、犯时代错误的政策的二十多年之后,关于访问的协议和进行访问的事实本身,过去和现在都被认为是一个积极行动,是承认历史现实和承认当代世界上发生的巨大社会政治变革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一个体现,这是国际气候健康化的一个基本前提。象中国和美国这样的两个国家走上进行接触、对话和相互关系正常化的道路,将对国际生活和缓和紧张局势的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关于访问的协议从一开始就理所当然地得到国际公众舆论、包括罗马尼亚人民的广泛赞同。
  
  现在可以说,这种看法已得到了证明,作为访问中取得的成果而达成的联合公报,将为两国关系开辟新的前景。尼克松总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和五月将对苏联的访问,显示了谈判方法的意义,显示了接触与对话的重要性。生活的经验再一次证明,解决争端问题的理智办法和能导致达成协议和谅解、促进不管社会制度如何的各国之间缓和的唯一途径,不是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也不是施加压力,而是谈判和政治接触。这是唯一符合当代重大要求——和平共处的行动方式。众所周知,在基本问题的立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这是由于它们的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在双边关系上积累了根本分歧,显然,这些问题不能在几天的会谈中得以解决。但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公正和明智地承认,分歧的存在不应该成为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进行会晤和讨论、寻求国家间关系正常化途径的障碍。
  
  作为认真和直率交换意见的结果的中美公报,反映了解决问题的这一现实主义方法,公开表明了不同的立场,同时也记载了现阶段能够达成的共同点,表达了扩大两国人民之间谅解的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而坚定地重申了它有利于国家独立、民族自由和世界革命进程发展的立场,和对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的支持。中国方面在公报中有力地宣布的神圣原则是,一切国家,无论是大国或是小国,应该是平等的,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政策和强权政策,确认各国人民根据它们自己的愿望选择其社会制度和捍卫它们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一切外国军队撤至在本国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坚决地表示,坚决支持越南人民、老挝人民、柬埔寨人民为实现它们的民族目标而进行的努力,坚决支持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它是解决越南问题的唯一道路。中国也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和平统一朝鲜提出的八点方案。同时阐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亚和远东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
  
  美国也阐述了它的观点,包括一些积极性的声明,例如:承认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必要性,承认国家之间互相尊重与和平竞赛;同时也重申了美国在如越南问题、朝鲜问题和其它一系列问题上的人所皆知的立场。而各国人民则要求美国停止对印度支那的干涉和侵略行动,毫不拖延地把它的军队从南越、老挝、柬埔寨撤出来,根据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建议和通过政治解决来确保创造一切条件,使这一地区的各国人民能在没有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会谈中所提出的思想、原则和立场,集中了双方的协议,并能创造符合两国人民切身利益和国际和平与协作利益的发展合作的基础。
  
  因此,特别重要的是,在会谈之后制定了联合公报,在联合公报中双方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再一次强调了这些原则——一切不论社会制度如何的国家之间良好关系的关键——的根本意义。重新显示了这些保证使每个民族不受干扰地发展的利益与整个国际大家庭安全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的作用。
  
  当然,要想使国与国之间关系正常化得到巩固,必须使这一进程在原则性基础上开始和展开,必须不针对别的国家,不损害和危害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而是有利于所有国家,有利于削弱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有利于普遍缓和与和平。正因为如此,特别具有意义的是联合公报清楚、公开和毫不含糊地表达了这一真理。公报本着这一原则,强调指出两国之中任何一国都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它们反对任何其它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倾向,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任何其它国家的协议。同时,值得指出的是,他们共同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个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象公报中所写的那样设想和实现某些双边关系正常化和向前发展的进程,必然得到广泛的国际赞同和支持。(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二版)
  
  中美会谈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举世尽知,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省份,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一立场,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实际,它受到国际公众舆论的广泛支持,得到罗马尼亚人民和罗马尼亚政府坚定不移的支持。任何不顾这一现实的作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还不能说美国方面已完全承认这一现实,但是,美国认识到——公报中这样说——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这一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如果美国从这些认识中最终地、尽快地作出相应的结论,以便有效地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这一关键问题,那将只会有利于和平。
  
  公报谈到,在一系列方面,在进行会谈之后,就那些立即具有实际意义并能促进正常化进程的双边问题达成了一些协议。双方同意各自承诺对扩大接触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便利,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交流是有利于两国人民的。考虑到两国所具有的巨大物质和科技力量,为逐步发展两国贸易提供便利的协议具有明显的意义。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往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同时,两国开始了对话,在克服政治冰冻状态方面,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的进程,这无可非议地是最重要的事情。使这一进程继续下去和使中美关系沿着接触和谈判道路向前发展,将会有利于和平和有利于缓和的要求。
  
  中美会谈的具体成果,在使两国关系正常化和使之得到改善的方面迈出的有效步伐,不仅对于双方具有特殊意义,而且还能积极影响国际局势。这两个大国在尊重公报中提到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了确立某些正常关系,必将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合作的国际气候。这就是为什么这一进程只能受到所有主张国际缓和与安全的力量的欢迎和支持的原因所在。
  
  当然,访问还刚刚结束,联合公报才发表了几天,现在很难预料这一事件的全部广泛性和具体结果以及它在国际生活中的影响。但是,很清楚,当按照这次会谈中申明的现实主义立场行动时,当这些立场被付诸于实践时,缓和与和平的事业就必然获得胜利。
  
  在我国,中美会谈的积极成果受到了理所当然的欢迎。罗马尼亚人民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支持各国人民的自由与进步的愿望方面,在确立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上,以及在按照各国人民的和缓和与和平事业的普遍利益解决国际问题中所持的坚定的、一贯的立场。在罗共“十大”上被再一次确认的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的对外政策是人所共知的。这一政策是继续加强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与兄弟般的团结,发展同不论其社会政治制度如何的所有国家的全面关系,积极促进国际缓和、和平与合作。我国坚决把尊重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互利等项原则作为它全部国际政策的基础,作为它同所有国家的关系的基础。
  
  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使这些原则在国际生活中牢牢地扎下根,积极提倡同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的所有国家进行接触、发展睦邻关系与和平共处的政策。众所周知,罗马尼亚向来就一贯主张实现国际关系正常化,通过谈判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使缓和得到进展,保障完全尊重各国人民自己决定其命运并在政治和社会进步的道路自由向前发展的权利的基础之上建立持久的和平。罗马尼亚人民坚决认为,必须使大、中、小所有国家,不论其政治和社会制度如何,不论其力量或发展程度如何,积极地、建设性地参加国际问题的解决,以保证这种解决符合一切国家人民的利益。
  
  事件的全部进展过程,都突出了各国人民和他们为沿着进步与建立持久和平的道路独立自主地进行民主发展的斗争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实现缓和进程、粉碎帝国主义集团的侵略计划和他们的统治与压迫政策的斗争中,一切反帝的进步力量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必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全力以赴地来克服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和共产党之间关系中现存的困难,争取恢复和加强一切反帝力量的团结;永远把共同点置于观点分歧之上,并需要在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团结起来,这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要求。集中和加强一切进步力量的努力,这些力量的团结战斗,所有人都理解我们时代的根本要求和全人类的进步愿望,这些是国际进步、和平与合作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的保证。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3.1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