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产经新闻》记者华盛通讯《急转的美国国民的中国观》 [1972年03月]

  

  日《产经新闻》记者华盛通讯《急转的美国国民的中国观》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二月二十五日刊登了该报驻华盛顿记者山田进一的通讯,题目是《急转的美国国民的中国观,一夜之间,以“亲友”相待,宇宙转播,两亿人洗脑》,摘要如下:
  
  与还继续在北京进行的中美首脑会谈这一历史性戏剧相并行,现在在美国,举国上下出现了一个“了解中国”运动。从北京直接播发的电视、报纸的报道和述评,这场巨大的洪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使美国的中国观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对两亿人的总洗脑”。这也许会给今后带来比美国总统尼克松同毛泽东、周恩来这两位中国首脑的握手和会谈结果还要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对美国国民来说,长期来“可怕而未知的国家”中国,现在却开始映现出是个“好人”形象,而受到了冲击的日本不得不承担“坏蛋”的角色。美国国民的这种意识结构的巨大变化,可能会给今后的美中和日美关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现在,美国的宣传报道完全是清一色的中国消息。出现了电视热,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洲广播公司这三大广播网除了消息之外,连日来,在早晨上班前后约两小时和晚上从九时半前后开始,播送两小时到三小时的特别节目。报纸在介绍中国的面貌上也是百花争艳,连日来各报都在头版头条刊登北京消息,介绍中国的历史、风俗、共产党史和毛、周两首脑的形象等。
  
  如果归纳一下这些介绍中国的作法,则可以分为三点。
  
  一、介绍共产党中国并不是一个象战后二十多年来所想象的那种“红色魔鬼”,而是一个正在建设美好社会的国家。二、进行着这样一种反省,即美国迄今为止的中国观是根本错误的。最后是有这样一种倾向:日本被当作是妨碍改善美中关系的“坏蛋”。
  
  就是这样,对名记者进行了总动员,正在进行着被称为“美国的报道机构已移到了中国”的过剩报道。
  
  结果,美国人得到了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首先是,没有出现任何对尼克松总统带有恶意的反应。尼克松夫人访问的人民公社是无限光明而和平的。街道比美国的城市还干净,使美国人为之一惊。另一方面,尼克松总统为赶走地主的现代革命芭蕾舞拍手叫好。亲眼看了这种情景之后,美国人以前的中国观彻底崩溃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导致了美国人本身从以前对中国采取的“遏制政策”下解放出来的结果。
  
  也有一部分人批评说是“叩头外交”。但是,甚至连以反共著称的劳联一产联主席米尼都评价说“尼克松访问中国是极其建设性的”,这也是巨大的变化。
  
  威斯康星大学惠廷教授指出:“要使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就必须改变国内的舆论。这样一来,美国今后的对华政策就好办了。”好象是证实这一点似的,二十三日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证实,支持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占百分之七十三。
  
  然而与此同时出现的是,把日本看做“坏蛋”的强烈倾向。首先,在介绍中国的节目中出现日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却成了一个穷凶极恶的“坏蛋”。日本军在南京的大屠杀,在上海的大轰炸,在满洲的横行霸道等等,不一而足。载入纪录影片的这些历史事实是强烈的。很多美国人第一次知道了日本人曾经干了什么坏事。而且,美国在朝鲜战争以前却有长期“亲华反日”的历史。
  
  美国国民一夜之间就能把昨天的敌人看作“亲友”,其背景中,也有这样一种自负情绪:“对中国来说,美国没有罪恶意识。”
  
  与此相反,在日美关系中,有许多美国人至今仍然感到珍珠港和原子弹爆炸仍然存在于两国国民之间。特别是最近以来,对作为“经济大国”而站立起来的日本会不会再次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这样一种担心增加了。凡此种种,成了日本和苏联都可能妨碍美中关系这样一种忧虑。
  
  不用说,也有人对这种新的“亲华、反日”气氛敲了警钟。评论家马克斯·勒纳评尼克松访华,指责是“疯狂的这份友好”。赖肖尔和布热津斯基等知日派学者们也滔滔不绝地鼓吹“重视日本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国民己淹没在冲走这种少数意见的未曾有过的中国消息的巨大洪水之中了。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3.0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