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处发表背景材料
[1972年02月]
美新处发表背景材料
《尼克松总统访华:世界政治的脉络》
【美新处华盛顿二月九日电】下面是关于总统即将访华的四篇背景材料的最后一篇。(国际新闻处专栏作家:巴里·布朗)题:尼克松总统访华:世界政治的脉络
当尼克松总统于二月二十一日去北京时,他和中国领导人脑海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许不会进行很多直接的讨论。正如总统在他刚刚发表的每年一度的对外政策报告中所说明的,其原因是:“我同中国领导人的交谈将主要集中在双边问题上……我们将不代表第三方进行谈判。”
同时,也正如报告所说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意提出它希望提出的任何问题,当然有关总的和平的问题是双边关心的问题。”因此,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交谈可能涉及到与三个“第三方”——苏联、日本和台湾的中华民国——有关的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问题。宣布访问中国一事不可避免地特别是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总统所说的那种“不安的”影响。
总统的中国之行对于我们同苏联的关系意味着什么呢?总统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明确的。他写道:“我们的政策不是要反对莫斯科。”如果听任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努力妨碍在诸如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这些方面取得进展的话,这将完全违背美国的利益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利益。更不是美国企图借开辟通向北京的途径来利用中苏紧张局势。它们的意识形态争端并不是美国关心的问题,他们的边界争端——用总统的话说,“我们是很难进行操纵的”。
关于日本,总统指出,对中国的访问并不意味着美国把优先地位从东京移到了北京。正如对外政策报告所说的:“的确,用同一个非常重要的盟国的强有力的关系来换取同一个死心塌地的敌人的敌对情绪的一些缓和,这种作法将是没有远见的。但是不谋求同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建立联系并增进了解的话,同样也是没有远见的。我们认为这两个目标之间没有矛盾。”
尼克松总统认为对北京之行必定感到最痛苦的“第三方”是“我们在台湾的老朋友——中华民国”。这里,他再次阐述的立场已经是有记录的了:“我们将继续同中华民国保持我们的友谊、我们的外交关系和我们所承担的防御义务。”
关于台湾和大陆中国最终的关系,总统只说,这“不是由美国决定的问题”。他的确表达了人们熟悉的希望:这个问题将“和平地”解决,但是即使在这一点上,他也补充了一句:“我们并不……要求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奉行某一特定的方针。”
如果美国对台湾采取的这种立场意味着,对北京的访问不大可能导致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即建立外交关系的话,看来这是双方都准备接受的局面。的确,正是这种精神说明了这次访问的真正的重大意义,那就是——用总统的话来说:“本身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过程的开始”。除了双方可能达成什么正式谅解和可能讨论哪些影响总的和平的问题这个问题外,尼克松总统用几句话总结了这个行动的意义:“我们终于要会谈了。我们将以平等地位进行会晤。战后形势的一个显著特点将发生变化。我们将在最高一级把一章结束掉,看看我们是否能开始写新的篇章。”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2.1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