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新处发表背景材料:《尼克松总统访华:基本目的》 [1972年02月]

  

  美新处发表背景材料:《尼克松总统访华:基本目的》
  
  【美新处华盛顿二月二日电】(下面是总统即将访华的四篇背景材料的第一篇。其它材料将在这几天通过这条线路继续播发。)(国际新闻处专栏作家:巴里·布朗)题:《尼克松总统访华:基本目的》
  
  在尼克松总统于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八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他将朝着许多人还没想到他会进白宫以前就已经确定的目标迈出一大步。最近他多次提请人们注意他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号的《外交》季刊上写的文章中的一些话。
  
  “从长期来看,我们决不能让中国永远留在国际大家庭的外面……。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不能让它的可能是最能干的十亿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中……。除非中国发生变化,否则世界是不可能安全的……。”
  
  总统再次回想起这番话(这是在他成为一九六八年选举中的候选人之前写的)的意义在于,它表明他此行的基本目的具有多么坚实的基础。去年七月十五日关于总统将去北京的公告来得那样使人感到意外和突然,以致使人们看不到尼克松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的实际上的连贯性。因此追忆下面的往事是有益的,即,他也许是美国第一个看出,并宣称必须而且有可能根本改变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长期冻结的关系的高级政治领导人。
  
  因此此行的基本目的正象总统已经说过的那样,它是为了促使中国人结束他们的孤立状态并恢复他们在国际大家庭中的正当地位。他同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可能讨论什么问题,他们可能设法达成那些具体的协议,他们的会谈对国际政治中的各种问题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不可避免地已经作了大量的推测。但是事实在于,这次访问的重要性就在于进行这次访问,正如七月十五日的美中联合公告所说的那样,“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决定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尼克松总统和周总理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了这一点,这些讲话告诫人们不要对这次访问会产生的具体结果抱过多的期望。例如,这位美国领导人说:“我们对中国采取的行动成功与否……将取决于这些会晤以后的行动,而不是这些会晤发表的公报。”中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多少反映了同样的想法:“我们也不指望问题一次就统统解决。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接触接触,就会找出一个头,从什么地方开始解决问题。”
  
  尼克松总统原先有一种理论,认为美国对中国的第一个目标必须是“引起变化”,尼克松的这种理论包含着要进行联系——开始为进行对话而进行对话——的愿望。
  
  从尼克松政府开始执政以来美国取消贸易和旅行限制而采取的若干单方面的小步骤,就是为了鼓励中国领导集团在大陆经过数年内部混乱以后再度采取一种向外看的明显趋向。当北京用它的“乒乓外交”作出反应时,就为美国建议使中国共产党人在联合国取得席位——包括占有中国在安理会的席位——开辟了道路。因此,尽管尼克松总统即将进行的访问使人感到震惊,但是此行的确是为了使“关系正常化”所作的相当大的努力的一个合乎逻辑的高潮。如果此行正好达到这个目的——不管这一点可能是多么不具体,这次访问将肯定是值得的。
  
  但是有人也许希望在北京举行的这次会晤将能够达成一些具体的协议,以便使这次意见交换让人看起来显得是成功的,即使这些协议很可能是在一些次要的、有限的方面的协议。将在第二篇文章中研究这方面的看法。然而,在开头,而且在不致引起过份和不现实的期望的情况下,总统的这次访问可以称为若干年来一次最引人注目的和最重要的政治活动,这正因为美国和中国之间对世界问题进行一次范围广泛的意见交换,其本身就将是很有价值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2.05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