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世界周报》驻苏记者评论:《克里姆林宫的对华战略》
[1972年01月]
日本《世界周报》驻苏记者评论:《克里姆林宫的对华战略》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一九七二年新年特刊刊登了这家杂志驻莫斯科特派记者中泽孝之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在国际政局中全面对抗的姿态,克里姆林宫的对华战略》,摘要如下: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实现了中国加入联合国,这是战后国际政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不过,从中苏论战方面来看,也可以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两个巨人在联合国这个讲坛上采取了短兵相接的姿态。中苏两国今后也准备在讲坛内外继续进行斗争。在联合国的对抗
那么,克里姆林宫对于实现了加入联合国并显赫地登上了国际舞台的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政策来对待呢?
据认为,中国在联合国意外地采取了温和的行动。对苏联来说,比起中国按照现实主义的灵活的成熟政策来攻击,那种粗暴的蛮横做法更容易对付。正因为中国对苏对立的立场是明确的,所以要夸张地宣扬中国的“危险性”。无论如何,同中国坐在一起对于苏联来说,肯定心情是不大愉快的。而且正因为双方又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这个大特权,所以中苏在联合国的对立有可能使联合国陷于瘫痪。这一点在印巴问题上也很快就得到了证实。由于中国的出现,苏联反过来利用“讲坛内的规章”而艰苦奋战。总之,它缺乏针对中国的妙计和决胜办法,而面临的事情仿佛是决定胜负的。国际问题上的对华战略
这里把克里姆林宫的对华政策分为这样三项来加以探讨:(一)国际问题;(二)中国外交;(三)中苏关系。
首先在国际问题上,第一是扩大为全面战争的印巴争端。苏联在仅仅避免同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摊牌的范围内,将继续支援印度。印度是苏联在亚洲的桥头堡。要在中苏对立的情况下推行亚洲外交,确保印度乃是绝对必要的条件。人们断定,在印巴争端问题上,苏联要同中国对抗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
第二是裁军问题。众所周知,中国一直拒绝参加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防止核扩散条约,采取反对美苏一切核裁军方案的态度。中国还反对举行拥有核武器的五大国会议的提案。消除中国的这种强硬态度,恐怕未必容易。同时,从苏联来说,反倒是料到中国会反对而漂亮地提出裁军方案,因为这对苏联加强和平外交的形象是有用的。总之,裁军方案肯定将成为对华政策的一个绝好的讨价还价的材料。
第三是越南和中东问题。在支援方面看来中苏是站在同一立场上。不过苏联要设法保持它对战后越南的影响,展开同中国的角逐,则是不难想象的。
关于中东问题,中国不接受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安理会关于中东的决议,并且也不考虑参加美苏英法驻联合国大使的会谈。克里姆林宫也深深了解中国的目的是要扩大对这个地区的势力,如果可能,就撇开中国而谋求解决中东问题。
第四是作为一个国际问题的同亚非国家的关系。中苏以争夺不发展国家的形式在进行斗争。中苏两国对这些国家进行的工作正在日益增大。
中南美国家也是中苏共同争夺的目标。中国已经支持这个地区各国所主张的二百海里领海宣言,同美苏两国的十二海里主张相对抗。推进对美合作其次是苏联意识到日益活跃起来的中国外交,而改变或者修正自己的外交战略。明显的例子就是改善对美关系。草签柏林协定,签署美苏防止突发核战争协定,改善华盛顿—莫斯科热线,防止海军舰艇事故谈判和继续进行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苏之间的协调是很显著的。从十一月到十二月,美国商务部长斯坦斯访苏以及美国向苏联出口饲料谷物,决定提供卡马河卡车工厂设备,美国实业家代表团访苏和签订新合同等等,经济合作也有了进展。柯西金总理等苏方首脑也发表谈话,期望扩大对美经济关系。今年五月下旬尼克松访苏当然会在美苏之间空前和好的气氛中实现。
勃列日涅夫外交在今年的活动,看来将同中国外交的开展相关联而表现出来。中苏对立已经进入中苏竞相开展外交活动的阶段。
最后是中苏两国的直接关系。“在讲坛外”的中苏论战从去年十月一日国庆节前后曾一度平息下来,但是从中国代表在联合国首次发表演说以后又高涨起来了。这种倾向到七二年还会继续下去。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2.01.0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