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纽约时报》评乔冠华严正驳斥马立克 [1971年12月]

  

  《纽约时报》评乔冠华严正驳斥马立克
  
  说几乎没有什么国家支持苏联关于召开世界裁军会议的条件
  
  【新华社纽约二十八日电】《纽约时报》今天刊登该报驻联合国记者亨利·坦纳写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苏联和中国已经把它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带到联合国来,实际上是要求世界其他国家决定站在哪一边。
  
  许多外交官认为这是北京进入联合国的头两周出现的最重要的发展,他们都在询问中苏这种充满恶意和仇恨的对抗是否会成为联合国的一个长期破坏性因素,这个世界组织是否会因而变得更加不起作用。
  
  争论的问题是苏联提出的召开一次世界裁军会议的建议。……
  
  这些国家的有些外交官感到纳闷,不知道马立克的第一次激烈的答辩是反映了苏联的政策呢,还是这位苏联代表由于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而失去了控制,因为他是一个强有力的辩论者,但是性情急躁。
  
  联合国的外交官中普遍的印象是:中国人最初的发言虽然实质上是强硬的,并且有着强烈的反苏色彩,但是只不过是重复了中国的众所周知的政策,而且和北京过去的广播及其他宣布的言论比起来,这篇发言的口气是比较温和的。
  
  至于召开裁军会议这个眼前的争论问题,这里的大多数外交官认为,中国人很可能在最后占上风。
  
  他们注意到,虽然大多数代表团、尤其是“第三世界”的代表团在发言中热烈支持召开这次拟议中的会议,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国家保证支持俄国人提出的条件。今天有些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代表表示,他们将支持中国人关于推迟这个会议的要求。
  
  一个代表说:“我们所以一直主张接纳北京,是因为我们想要让它参加象裁军之类的事情。我们等待中国人已经这么久,因此我们现在将不投票赞成召开他们告诉我们他们不能参加的那种裁军会议。”
  
  许多国家的外交官在估计大陆中国人到达这里两周来的情况时举出裁军问题的辩论,认为这证明了他们的下述预测:事实将证明,新到来的中国代表团给苏联造成的困难将比给美国造成的困难还要大。
  
  一些外交官重申了他们的这种论点,尼克松政府在两周前急急忙忙地卷入争吵,在乔先生作了首次政策发言之后,便指责中国人使用“没有节制的措词”和”放玩弄词藻的空炮”,这是极为不智的。一位外交官说:“这象一场三个球队之间的足球比赛。照我看来,其中一个队最好是置身于比赛之外。”
  
  人们的普遍印象是:迄今为止,中国人一直是小心谨慎的,他们在进行系统的努力来熟悉在联合国进行公开外交的各种他们所不熟悉的方式。
  
  他们只限于参加大会会议和三个委员会会议(大会共有六个委员会),只有在辩论所牵涉的问题是他们长期以来已经有了明确态度的问题时,他们才发言。据这些外交官中的中国问题专家说,乔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所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一直是使他们自己置身于两个超级大国之外。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1.12.0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