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晚报》刊登发自纽约的专稿说:美正以“谨慎的乐观等待中美新关系的揭开”
[1971年11月]
香港《明报晚报》刊登发自纽约的专稿说:美正以“谨慎的乐观等待中美新关系的揭开”
【本刊讯】香港《明报晚报》七日刊登该报驻纽约特派员唐宁的一篇专稿,摘要如下:
北京的五星国旗,已在联合国总部的旗杆上升起了。美国人正以谨慎地乐观的心情,等待中美新关系的揭开。
乐观,是因为尼克松的大胆主动,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好评。虽然,逐出台北也引起了部分人的反感,但这只是部分,而且甚至也可以说是暂时的。一般都觉得世界大事,没有北京参加,很难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何况,其中许多问题,是和美国目前面临的困难有密切关系的。谨慎的乐观谨慎是因为不知道北京正式参加了国际大家庭之后,会不会“纠党”与美国为难,变成了“引狼入室”。这一星期来,报纸的评论,几乎都以此为主题。引述的专家意见可真不少,可是一致的结论却付缺如。
尽管如此,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就算北京怀着“搞事”的用意,它多半不会在一踏进了联合国之后马上就“搅搅震”,它至少还得经过一段较长的微笑时期,不少人预料至少在明年联大开幕以前,不会太过露骨,就是说,也得在一年之后。类似的结论,甚至也可以适用于台湾问题。预料在比较近的将来,急剧的变化,不会在台湾海峡出现,更可能的是在印度支那出现。尤其是高棉和南越。人们注意到北京在宣布联大表决结果的声明中,竟把西哈努克亲王也捧了一下。这支伏笔,颇有值得玩味之处。再说,近来高棉的形势也着实不大好,尤其是朗诺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内讧的迹象。
不容否认,联合国大会戏剧化的那一幕,在美国着实起了不少的影响,别说货币谈判,甚至与一般人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第二阶段”经济管制措施,也显得暂时为之失色。
并不令人兴奋事实上,经济方面也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消息,多数分析家预料九十天冻结期于十一月十三日期满后零售物价又会上升;几乎没有人预料失业数字会有重要的下降,有些甚至预料失业数字反而会上升。“第一阶段”措施实施了近三个月来,官方并没有发现消费者和工商界的信心有了显著上升的迹象。
国际方面,保护主义的趋势,以及西欧经济出现了问题,已经愈来愈明显。可是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的态度,却反而比国际货币基金会举行年会的时候更加强硬了。这些都不是好现象,只会使货币协议更加困难,使美国贸易好转的希望更趋浑茫。丝绸与玉?n在这同时,部分商人,已在积极打主意和中国做生意了。而有些抢了“头马(抢先)”的人,还准备大捞一笔呢。
自从尼克松总统于今年四月宣布撤销已有二十二年历史的对中国大陆贸易禁令后,马上就有人开始定货,首批丝绸、皮革、首饰等比较上价的中国货,已经运到了美国,将在纽约第七街的商店出现。一件女服,售七十五美元,一只玉镯售四百二十四美元。改头换面但在开头的时候,商人们仍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把中国货推出来。年纪较大的美国人,对若干中国的特产是有怀念的,比方说著名的山东绸,这货色在美国商店里绝迹了已有二十多年了,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山东绸在美国是非常流行的。怀有戒心不过,不少商人,对于中国产品仍怀有戒心,他们提到解禁后第一批运到美国的中国猪鬃,这件事在报上宣传得很利害,怎知猪鬃上市以后反应并不见,因为二十年来,人造猪鬃已代替了传统的猪鬃。
不过,预料随着政治上的解冻,北京在经济和贸易方面也会展开一系列的攻势,一位美商说,以加拿大来说,去年中共购入价值一亿四千万美元的加拿大产品,而加拿大购自中国的只有二千万。这位美商认为北京决不会长久容许这样大的逆差,加拿大势必要吸入相当多的中国产品,加拿大本身消化不了,势必会有不少的一部分流入美国。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1.11.10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