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对外政策公报》文章:《中国在非洲》
[1971年11月]
南《对外政策公报》文章:《中国在非洲》
【本刊讯】南斯拉夫《对外政策公报》十月二十一日发表马伦科·巴比奇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在非洲》,摘要如下:
对于偶然有机会——哪怕是路过——在最近两年稍为留心中国在非洲的活动的人来说,变化显然是相当大的。这些变化表现在中国外交官、记者、专家和其他代表的行为举止上。
可以说,这些人虽然仍然是穿着差不多一样的制服,但是却有些爱交际了,愿意跟人交谈了,问长问短了。总的说来,:中国人今天已不是昨天那样的中国人了。可以说,所谓中国对世界的开放是显而易见的,是人们可以亲眼看到的,表现在他们对所有人的态度上,例外的情况很少,在这些例外中当然包括美国人和苏联人。没有投机商人式的利益
另一方面,中国在非洲的全面出现(甚至包括宣传在内)的特点是,没有任何投机商人式的利益;对于这个大陆来说——所患癌症恰恰是外国掠夺的结果——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中国(援建)工程的特点是细致,而不能不补充的第三个特点是:纪律严明、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勤劳,这些是中国人在非洲处处表现出来的特点。
中国人所赠给的都是那里最需要的东西。例如,在恩图曼,中国医生在苏丹的一家最大医院实行免费医疗(他们的工资由北京支付)。有人说坏话,说这仅仅是宣传。应该纠正他们的话:这不仅仅是宣传,而且还是最好的宣传。这家医院将成百名苏丹人从死亡线上救治过来。
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往往以无法理解的有利条件向非洲投入大量资本,一般这些资本投入无利可图或者几乎是无利可图的工程,但是对非洲国家的未来却是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工程。赞扬中国
例如,中国人提供资金并建设(价值三亿美元左右)的一条铁路,这条路把赞比亚同坦桑尼亚联结起来,从而摆脱在交通上对种族主义和南边殖民主义的依赖。贷款是长期的,十分优惠,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在铁路建成五年后才开始偿还。
不久前,埃塞俄比亚得到了八千多万美元的用于发展农业的无息贷款。
中国通过这些和另外一些巨额投资,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一系列小型的、也是“无利可图的”工程。例如,苏丹的瓦德迈德尼—格达雷夫公路(价值一千五百万美元左右)就是这样。
中国在非洲耐心地和牢固地建立起来的威望在明显地增长,并成为这个大陆上整个事态发展的越来越有力的因素,成为同在那里有传统影响的国家越来越平起平坐的力量。这是否就是影响?很难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中国在非洲所做的一切都不附加任何条件,特别是不附加政治条件。这一点在卢萨卡、达累斯萨拉姆、布拉柴维尔、亚的斯亚贝巴、摩加迪沙、喀土穆……都得到了同样坚定的证实。
任何一个带着这么多的资本投入非洲的填不满的投资之海的人,都不配得到这样的称赞。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1.11.20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