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国新闻处记者布朗的评述:《参院举行关于改变对华关系的意见听取会》 [1971年07月]

  

  美国新闻处记者布朗的评述:《参院举行关于改变对华关系的意见听取会》
  
  【美新处华盛顿三十日电】(国际新闻处记者:巴里·布朗)题:参院举行关于改变对华关系的意见听取会
  
  在参院外委会就谋求改善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和使大陆中国回到国际大家庭来的五个提案举行的公开意见听取会上,有十多个证人作了证。其中只有一个人敦促抵制这种趋势。所有其它的人不同程度地欢迎尼克松总统最近采取的放宽贸易和旅行限制的做法,并欢迎北京作出的被称为“乒乓外交”的反应。所有的人提出各种不同的策略性的建议,主张美国现在就改变它对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上的政策。
  
  在这次作证当中绝大多数人赞成逐渐改变对华政策,这种情况确切地反映了人们对尼克松总统在他未来就这个问题发表的讲话中将会说些什么的推测的趋向。人们记得,总统在六月一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曾许诺说,在大约六周后将宣布美国在今秋联大会议上有关中国席位的辩论中所采取的立场。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没有一个政府发言人出席外委会举行的意见听取会。
  
  根据政府在对华关系方面的言论和行动来看,总统大概不会坚持简单地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的立场。在参院举行的意见听取会上主张这种做法的唯一的证人是科罗拉多州参议员彼得·多米尼克,他重复了人们所熟悉的论点说,北京是“在国内实行暴政和在全世界鼓励革命和战争的一个政权”。
  
  就这个问题所作的其它证词都考虑到了这样的事实,即大多数的联合国成员已经公开表示赞成北京取得席位。去年,当这种大多数的情绪第一次表达出来时,大门之所以仍然关闭,只是由于采取了这种议会里的手法:宣布中国代表权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通过决议。但是,所有迹象表明,用这种办法阻挠大陆政府得到代表权不可能维持很久了。另外,如果美国坚持反对的立场,只会损害正在出现的美中关系改善的可能性。
  
  因此,问题大概会成为这样:不是美国是否应该组织设法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排除在联合国之外,或者怎样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而是对台湾的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怎么办。
  
  由参议员雅各布·贾维茨(纽约州)提出的、目前正在考虑中的一个提案是,“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并占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同时使台湾的中华民国有永久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参议员迈克·格拉韦尔(阿拉斯加州)提出的另一个提案将不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主张,而将简单地“表明我们赞成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而不驱逐中华民国的立场”。
  
  在另一方面,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马萨诸塞州)将明确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双重代表权”,理由是,这是北京和台北都不能接受的,因此是不现实的。他认为,美国坚决要使台湾保留联合国席位的任何企图都只能成为“旨在把北京排除在联合国外面的另一种策略”。参议员乔治·麦戈文(南达科他州)提出的提案是,把台湾今后的地位留待台湾海峡两边的人民“和平解决”,因此,要美国“不再卷入一场内战”并“大大改善台湾本地居民的前景”。
  
  尼克松说他在准备政府采取的态度,无疑,上述建议和其他建议都属于他正在考虑的“各种各样的抉择”之列。但是,除了联合国中的中国代表权问题以外,还有美国同中华民国的双边关系问题。在这方面,重要的是,出席富布赖特的意见听取会上的所有国会的作证人,以及研究中国问题的大多数学院的专家和作家都认识到,现有的条约义务需要继续下去。例如,甚至对蒋介石政府批评得非常严厉的参议员麦戈文都认为:“我们可以完全撤出我们驻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队……而不放弃我们的防御义务。”
  
  这种建议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对台湾防御力量和大陆中国军队的空降或两栖能力的判断。无疑,尼克松总统觉得,对这样的问题,他可以作出比任何参议员或学者掌握较多情况的判断。但是,关于美国同中华民国关系——双边关系和在联合国席位问题这两方面——的前途,不管他可能决定怎么做,所有的迹象表明,他希望作出的下一步,将跟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方面取得的进展相一致。
  
  这位总统最近引了中国的一个谚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的意思就是这样。他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开始这个旅程。结束使七亿人民同世界其他人民隔绝的状况……是一个很值得追求的目标。”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1.07.05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