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报报道:《中国—尼克松在太平洋的探索》
[1971年07月]
英报报道:《中国—尼克松在太平洋的探索》
认为苏修对中美发展关系感到非常惊慌不安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十七日刊登格雷厄姆发自华盛顿的电讯,标题是《中国—尼克松先生在太平洋的探索》,摘要如下:
必须认为,尼克松总统的北京之行是为寻求一项保持核时代和平的世界性协议所做的努力的极为重要的一步。看来至少总统和基辛格是这样看的。因为,既然五国拥有核武器,为了保持和平,就需要不仅仅采取保持均势政策的旧作法。
姑且不谈较小的核国家英国、法国和像日本那样一些有朝一日可能成为核国家的国家,举足轻重的三个国家是美国、俄国和中国。即使美苏两国在限制战略核武器的会谈中就限制战略武器问题达成全面的协议,仍然有一个危险,就是只要中国留在这个体系的外面,就可能恢复核武器竞赛。
那样俄国人就会不得不维持一个对付中国的核防御力量。美国人就会仍然感到不安。如果中国继续执行它的核武器计划,那么不管在其它地方可能发生什么情况,美国的裁军行动都不会起带头作用。
同样清楚的是,单单尼克松来到这个皇城一事并不会立即导致一次结束一切的最高级会议,但是那可能导致一次最高级会议。
第二个问题是,俄国人将作出什么反应,然后是美国同俄国的关系会受到什么影响。俄国从来就很不善于掩饰他们的不高兴,他们的反应是迅速的,大致和预料的一样。用一位今天上午和我谈过话的有经验的外交官的话说,他们“非常不安”。他们一定对尼克松总统最亲密的外交顾问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秘密会谈感到惊慌。
另一方面,北京是不会失掉什么的。中国与俄国人的边界争端和六十年代后期俄国在东部的集结军力的事,使中苏关系达到了几乎是长期危机的地步。中国人不能完全排除俄国人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的可能性。
其次,大山来到了穆罕默德的跟前(据伊斯兰教传说,穆罕默德曾在众人面前命令萨法山到他面前,该山不动,后来他只好前往该山——本刊注)。毛泽东和周恩来一直呆在北京。澳大利亚人,罗马尼亚人,南斯拉夫人,现在又有美国人都前去找他们了。中国人正在加强外交攻势,这一点表明他们自感虚弱;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去见他们,而不是他们去见其他国家领导人,这一点又表明他们力量强大。通情达理的人会认识到,不能无视
——用腊斯克的话来说
——“用核武器武装起来的八亿共产党中国人”。
从长远来看,这就是美国的行动的真谛。为建立一个比较和平而有秩序的世界的任何尝试都不能把中国排除在外。“遏制”理论在当时可能是很适用的,但是,现在已过时了。尼克松自从上台以来所讲过的一切话都表明,他懂得这一点。但是不管美国人要建立一个有秩序的世界的愿望是多么真实,不一定从而断定俄国人和中国人将同他们进行合作。谁也不能解决华盛顿同北京之间或华盛顿同莫斯科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经过多次最高级会议以后,三国之间的猜疑和担心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但是,通过把尼克松弄到北京去,中国人给俄国人施加了压力,他们也可能希望使美国人显得像乞求者一样。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1.07.2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