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时报》刊载访华观感
[1971年06月]
《马尼拉时报》刊载访华观感
毛主席著作鼓舞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本刊讯】菲律宾《马尼拉时报》八日发表了一篇特稿,题目是《毛泽东在中国做出惊人的事情——普拉纳斯说》。全文如下:
毛泽东在短短的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在大陆中国做出了惊人的事情。
这是公众领袖查理托·L·普拉纳斯所得到的印象,她刚结束对红色中国的一些主要工业城市的访问。
在这些惊人的事情中,普拉纳斯列举了把成千上万平方英里的荒地变成富饶、肥沃的和生产的良田,现在这些良田提供红色中国千百万人所需要的农产品。
改造
她说,毛泽东很明显地鼓励改造辽阔的森林地带,把内地改造成多样化的城镇和工业城市。
她说,海河一千年来是交通和进步的障碍,现在却是电力生产的源泉了。
普拉纳斯说,认为中国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国家这种普遍印象是不对的。普拉纳斯是菲律宾贸易商行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奎松市的一位律师和社会名流,是贸易代表团中唯一的女团员。不可能吗?
她说,证明这一点的证据就是长江大桥的建造,俄国和美国的工程师曾认为建造长江大桥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
收集了许多毛主席像章的普拉纳斯赞扬毛主席著作,她说,毛主席的著作鼓舞他的人民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
普拉纳斯注意到,不论是工人还是军人,是青年还是儿童,都从到处都有的毛主席著作中汲取大量的教导。
在广州
普拉纳斯在乘火车到达广州时报道说,来往车辆不很多。在大街上汽车是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同时,还有少量运货卡车和供来访者和游览者乘坐的出租汽车。
她说:“据以前曾到过上海的我们的同伴说,上海过去曾被称作东方的巴黎,是一个有闲散、喝酒、女人和歌唱的欢乐城市。但是同时,贫穷是非常明显的——乞丐到处都是,人行道上是面容消瘦憔悴的饥饿的人。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很脏。”
她又说:“然而,在毛泽东的政权的领导下,上海已成为一个繁忙的工业城市。拥有六百万人口的上海现在是很清洁的。没有乞丐、没有失业。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没有赌博、妓院和夜总会。”
风景如画
普拉纳斯说,尽管他们进行了长途旅行,但是他们没感到有疲倦乏味,因为他们被中国风景如画的景象吸引住了——到处碧绿、农田得到充分发展和灌溉。泉水,小溪和河流是清撤的。
普拉纳斯说,到红色中国进行访问而不去看看万里长城是不完全的。乘汽车到长城要走一段很长的、弯弯曲曲的上坡路。
她说,士兵们是不带枪的。他们的上衣佩戴着毛泽东的像章和一行“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字。官兵都穿着同样的制服——没有特殊的标记或军阶标志。他们在工厂里同无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劳动,同农民在田里一起干活。
三结合制度
普拉纳斯说,红色中国在教育制度方面采用了所谓的“三结合”办法。六岁的儿童开始进学校,读十年书,在这以后把他们分派到农场、工厂,然后再送到人民解放军里以“真正接触劳动”。
那些智力高的人申请进大学。学生们一旦被接受入学,他们的学习、膳食、医疗和住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普拉纳斯说,工人和农民可以得到相当于他们的收入的补助费。(文内小题是原来的——本刊注)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1.06.1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