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谈东南亚一些国家同我国的关系
[1971年05月]
日报谈东南亚一些国家同我国的关系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日登载了它的特派记者川村三日从吉隆坡发回的消息,标题是《为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东南亚也盛行布局工作。同各国“首先进行贸易”,对待中国侨民问题令人头痛》。摘要如下:
东南亚各国在美中“乒乓球外交”的带动下,开始动起来了。泰国在外交部设置了“中国委员会”,正在研究同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在六月的国会会议上也许会提出解除以前禁止泰中贸易的措施的法案来。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马利克指示经济界要研究同中国进行贸易的问题。
其中特别热心的是马来西亚。它在去年秋季就已提出“在美、中、苏三大国保障下使东南亚中立化的设想”,谋求同中国接近。总之,特别是要“政治和经济分开”,首先从贸易开始,设法同中国接近。到了今年,中国方面也开始对东南亚外交逐渐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这种动向,内心感到不舒畅的恐怕就是苏联。据悉,四月中旬,苏联对马来西亚政府和民间团体提出:(一)运货时的运费可以比海运同盟规定的降低百分之十;(二)愿意援助去年开始营业的官民合办的马来西亚海运公司。有人认为这就是牵制马来西亚接近中国的措施。
东南亚国家对美国接近中国的动向虽然是半信半疑,却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动摇。然而对“美中之间的紧张局势的缓和”趋势,附带“如果对这个地区的和平有所贡献”的条件而表示欢迎。它们认为:“两只象(美国、中国)如果打起来,那么附近的草(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就会被践踏。如果能和平解决,草也就能够享受和平的气氛”(泰国外交部副部长沙加的话)。
而且,七亿五千万人口的中国市场对它们也还有说不出的吸引力。橡胶出口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稻米出口国泰国尤其是这样。现在,盛传着这样的话:“同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对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是有好处的”(马利克外交部长),“为促进大米的出口,应该同中国建立通商关系”(泰国经济部副部长巴实)。各国要开始同中国贸易的动向是,一方面打着这样的算盘,同时要先通过民间的渠道去摸中国的反应。
然而各国也还有“家里的情况”,即使美国活动是真的,也不能急急忙忙跟着跑。
泰国、马来西亚、印底尼西亚国内有中国派共产党游击队,这是第一个问题。
还有对待国内的中国人的措施。据说,在国民七人中有一个中国人的泰国,“中国血统的第二代、第三代目前是忠于泰国的。但是一旦设置了中国大使馆,也许就会忠于中国了”(泰国副总理巴博)。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1.05.1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