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驻北京记者通讯:上海机床厂是培养技术人员的榜样
[1970年12月]
南斯拉夫驻北京记者通讯:上海机床厂是培养技术人员的榜样
【本刊讯】南斯拉夫《战斗报》二十二日以《上海的榜样》为题,刊登了南通社驻京记者斯·普察克发自上海的一篇通讯,提要是:“机床厂以培养自己的干部而闻名全国——在大约三百名工程师和六百名技术员中有一半是这一劳动集体以前的工人”。全文如下:
一批外国记者在中国南方广州访问三天后到达了上海。新的会见和谈话正在这里等待我们。我们的东道主努力使我们了解这个城市的成就,这里到处都把成就归功于运用毛泽东主席的思想。
中国这个最大的城市加上近郊区共有一千万人口。在这个城市中,对大机床厂(指上海机床厂)的访问是特别有趣的。在一九四九年解放时,约有一千名工人就业,生产的主要是比较简单的农具。今天在大厂房里有六千名工人在劳动,这里正在生产最精密的机床。
这家工厂今天是全中国闻名的,但是,与其说是以生产机床闻名,不如说是以培养自己的干部闻名。两年前,毛泽东主席曾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
在毛泽东发表这一指示后,各工厂开始创办“大学”,而相对来说经验最多的上海机床厂一夜间变成了全国的榜样。其他许多工厂企业开始对它的经验感兴趣,这些经验通过报刊广泛宣传。自然,这一批外国记者在这家工厂中也对于从工人中培养专家这件事最感兴趣。
在大约拥有三百名工程师和六百名技术员的工厂中,全部技术人员的半数是从这个集体的工人中培养的。早在一九五三年就开始这样做了,但是新培养的技术员常常遭到工程师的抵制,工程师把新培养的技术员看作是“工厂的包袱”。有一个人以前是清洁工,在开始培养他当技术员时,不仅工程师讥笑他,甚至连一些“觉悟低”的工人也讥笑他。据人们告诉我们,今天,他是厂里最能干的设计师之一,担任某种总工程师的职务。
前年年底,在工厂里开办了培养技术员的“大学”。工作小组从自己的行列中选拔了五十二名最优秀的工人,现在,他们已勤奋地学习了两年。在此期间,他们领取正常的工资,就像他们正在上班一样。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些工人是按照什么标准选拔出来上学的。
忠于毛泽东主席和无产阶级政治是第一个基本条件。其次是初中程度,第三是至少要有五年工龄。向我们解释说,前几年没有重视以前受的学校教育,但是经验表明,如果事先没有受过适当的教育,那是很难培养出优秀技术员的。许多工人在工厂里就能受到这样的教育,因为工厂还开办了其他各种夜校和训练班。
课程分为三个基本方面。首先是政治思想工作,这就是指学习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其次是在直接生产中从事体力劳动,第三是专业课程,例如:几何、数学、动力学、水力学、电学,此外还学习英语。
由于第一代大学生即将毕业,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将获得什么样的毕业证书。
回答说:“我们还没有彻底研究这个问题。还有时间。”
“这些毕业证书是仅仅在你们工厂中有效呢,还是在整个行业中都有效?”
“毕业证书肯定将具有适当的普遍的价值。但是,我们认为,重要的是知识,而不是毕业证书。我们全力以赴地提供尽量丰富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据我们现在看来,我们大学的学习期限将不是两年,而是至少两年半,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所规定的教材。”
技术员的月薪只比同级工人的工资多几元钱。
在场的一位技术员说:“我们进行学习,并不是为了多领工资,而是为了给社会作出尽量多和尽量大的贡献。”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0.12.3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