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四年的中国
[1970年11月]
阔别四年的中国
作者: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晚版连载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撰写的文章:《阔别四年的中国》。摘要如下:从斗争到团结从斗争到团结——文化大革命以后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我这次访问中国是一九五七年以来的第十次,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逐渐达到高潮的前夕(一九六六年)以来的第一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从“斗、批、改”的前两个阶段跨进了第三个阶段,整个中国由于各地各单位迅速成立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所以基本上都开创了自力更生、技术革新的新局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第一个住宿的地方是广州。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珠江上架起了新的桥梁。据说,这是完全由工人设计,依靠工人的力量建成的桥梁。以刘少奇为首的走资派过高地估价少数权威专家,妄图完全破坏工人和农民自力更生的机会。只靠工人的力量,就能够设计和建成大桥。这一事实证明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正确,特别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我们由七人组成的代表团于九月二十八日早晨搭中国民航公司的客机起身前往北京。广州机场的建筑物已焕然一新了。但是华南的风光,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令人亲切地感觉到,培植的松树已经长大了。问题在于人。人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变动,当然不会依然如故。
无论在国庆节前夕的国宴上,或者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城楼的庆典和当天晚上的焰火会上,我遇到了许多老朋友。
我们访问了北京大学,在那里也重逢了老朋友物理学家周培源。同时也听了青年们的谈话。他们曾经分为两派进行激烈的斗争,后来考虑到大局,进行了自我批评,然后实现了团结。在斗争激烈的南口机车车辆制造厂,也听到了直接当事人的谈话。他们在斗争以后,考虑到大局,作自我批评,巩固团结,努力消除疙瘩。这同样也是实现团结的一个事例。青年的这种态度确是感人肺腑。京剧、芭蕾舞、钢琴协奏曲京剧、芭蕾舞、钢琴协奏曲——观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光辉成果
过了国庆节,二日晚上看了上海京剧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这是日本有人常常谈到的一出革命现代京剧。对京剧的改革也有种种推测。这不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后突然发生的。以前尽管有京剧改革的时机,但是由于走资派压制而未能实现。事实上,社会革命以后,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很久以前,我自己也看到过那种荒唐无稽、群魔乱舞、展开杂技场面的地方剧。我也曾经怀疑过,如今竟然还有这种戏剧。关于京剧的改革,以前也考虑过把乐队撤下舞台,坐到旁边,以便使观众看不到,只是设法采取这样一些小动作。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改革却不是这样。
我们还看了其他同样是革命现代京剧的《红灯记》,革命现代舞剧(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对这个问题,我是难于简单地加以说明的,但用一句话说,就是令人感到“京剧还健在”。芭蕾舞不是中国的传统,但是吸收了大量的京剧技巧,正在显示出全新的发展。还有,我们也听了中央乐团的音乐会。节目是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
管弦乐队中也掺进了民族乐器,但还是由两管组成的,两者安排得很巧妙,同日本曾经搞过的那种和洋合奏截然不同,使人感到有力而优美。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音乐会。
上述演出,说来是专业的成果。但是我们访问了北京东边的遵化县附近的两个有代表性的山村人民公社,参观了有代表性的自力更生的实际情况。在遵化县城的招待所住了一夜,那是在称为东方剧场的土建舞台上,农村文工队为我们表演了业余剧目。农民学会了精巧的技术,发挥了创造性,使我们在这里又得到了新体验。农村剧的主题朴实而又直接结合农民的生活,把王国藩(现在的党中央委员)同走资派进行斗争的情况直接作为主题,他在条件极坏、非常贫困的山村中自力更生,一再努力实现合作化,取得了成功。还表演了人民公社的妇女的劳动。无疑,这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舞台。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0.11.0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