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秋冈北京通讯《中国在积极准备第四个五年计划》 [1970年10月]

  

  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秋冈北京通讯《中国在积极准备第四个五年计划》
  
  通讯说: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国工农业正在加强跃进的基础;各地都更加深入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从而出现了“触及灵魂”的革命的巨大浪潮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二十四日登载了它的特派记者秋冈二十三日从北京发回的电讯,标题是《中国在积极准备第四个五年计划——有明年就开始实行之势,各地工农业生产超过了指标》。文如下:
  
  驻北京的各国记者团在外交部新闻司向导下,从十三日到二十二日,参观了广州、上海、南京各地。组织这样的旅行团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次。这件事本身大概是中国外交工作活跃化的反映。这次旅行得到的印象是这样两点:由于文化大革命,工农业不但没有停滞,反而正在加强跃进的基础;各地都更加深入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从而出现了“触及灵魂”的革命的巨大浪潮。
  
  从这种气势来看,明年也许将是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有人推测说,因为文化大革命中,许多生产现场发生了大混乱,所以第三个五年计划一定是半途而废了,或者遇到了大的障碍。但实际上在中国各地旅行过程中所得到的印象和上述推测是不同的(文化大革命反而成了促进生产现场的技术革新、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现在超额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已经是肯定无疑的事实,第四个五年计划已经做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的准备。
  
  上述两种估计所以有这样的不同,是因为对于文化大革命怎样鼓舞了工人和农民这一点的评价不同。例如说,人们认为文化大革命带来了大混乱,但这是对以刘少奇前国家主席为首的、布满全国的党官僚“水泼不进”的统治造反的结果;把它打倒并产生了新的权力机构以后,自己是国家主人的觉悟同革命的胜利相结合,便奠定了生产跃进的基础。
  
  拿技术革新这一点来看,以前是在学校里学了西洋学问的高级技术官僚以在身边的车间中找不到的材料和机器为基础提出理论,而对车间中现有的东西,不努力设法改进。这肯定是工人所不能容忍的。记者团访问的上海机床厂就是这样的生动典型。工人中成长起来的新技术队伍同工人形成一体,进行工厂的技术革新和扩大生产。今年工人中也有些人进了大学。
  
  不论到哪一个人民公社都会听到的话题,其共同点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粮食亩产指标将超额多少。这个纲要大体地规定的指标是,黄河以北寒冷地区是粮食亩产四百斤,南下到长江的中间地区是亩产五百斤,华南是八百斤。但记者团访问过的城市郊区的人民公社,全都大大超过了指标。
  
  人民公社还大力养猪。发展水利,生产肥料——这两件事对农业的发展来说,确实是当前最大的任务。一头猪就是一家小的肥料工厂。所以现在不是每人一头猪,而是进入了一亩地一头猪的养猪运动时代。要说水利,广州、上海、南京的人民公社已经都具备了足以抵抗自然灾害的实力。
  
  在这样的问题上,使人感到中国是在完全统一的政策指导下行动的是,连广州制造体育用品的工厂都在生产电子工业所必需的硅。而且不仅是专业工厂,只要是有可能的地方,都在进行这种生产。他们结合活学活用毛泽东的“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进一步巩固了生产的跃进。
  
  从上海搭火车到南京,在一片金黄色的稻田中通过,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无论工厂或街道,都禁止拍摄大字报,但是尽管说是大字报,也不是象文化大革命中那样,指责身边的某一个人,没有那样激烈的词句,而多数是把目标集中在批判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修正主义,都是整整齐齐的。
  
  从街头得到的印象,似乎四届人大的准备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这又成为以革命和生产的更大胜利来迎接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的口号,呈现出一派积极准备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生动景象。政治和人这样巧妙结合的情况,到地方上去看看,就更加鲜明了。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0.10.3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