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建设七亿人民的国家─中国》(二) [1970年09月]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建设七亿人民的国家─中国》(二)
  
  脸盆也当作测量仪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建设总路线,如果只从财政上的投资贷款作为重点办法的观点来看,只能看到矛盾重重。可是从根本上进行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的投资,化学肥料、拖拉机、农药等农业资材和农民的生活物资都必须有工业的支援,因此,工业部门所需的建设资金和工业原料要依靠农业。这是从中国经济的现实出发的路线。
  
  目前,工业部门的收入虽已占国家财政的过半,但是还看不到对农业的支出比重增大的趋向。可以说,目前正在努力勤俭贮蓄,目的是不把因丰收而增加的部分消费于大吃大喝,而是直接用以增加建国的资源,“‘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的比率”。
  
  山西省昔阳县的大寨大队被认为“自力更生的模范”也是应该肯定的。这个大队不向国库伸手,用几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建设梯田,实现了巩固生产力的基础。在华北太行山脉开凿的中国最长的公路隧道全长八百米,是农民用脸盆装水代替水平仪进行测量的,据说误差只有十九厘米。
  
  但是中国农业落后的实际状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迅速改变的。七月九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强调要照顾在农村落户的青年时说,“这些青年才是彻底改变‘一穷二白’的农村的宝贵力量”。这是指望“下放青年”发挥提高农村基础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认为这是中央领导对基本上还落后的贫穷的中国农村的现实的看法。
  
  不改变现行制度
  
  过去,中国是通过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从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然后是人民公社这样的制度改革而试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以后又以调整规模的方式缩小了当初的公社经营规模,普遍实行以生产队为基层经营农业单位的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制”。这种农村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是否会改变,是人们所注意的,但是去年三月二十二日的《人民日报》社论说,在改变包括自留地在内的农村所有制上必须慎重。这条路线通过今年第二期《红旗》文章《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一文已经固定下来。看来,在达到“全民所有制”的长期过渡时期中,暂时将按现行的“集体所有制”扎实地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
  
  工业: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发展工业模范的家庭妇女工厂
  
  八月五日北京广播电台报道了在中国西北的兰州迅速发展小型工业的状况。作为一个实例,介绍了一家工具工厂。几位家庭妇女倾囊凑了五十元的“资本”,从家里拿来锤子和锉刀等,就象妇女会的工作教室一样开始了工作。现在据说着手制造几种汽车零件,迄今已经向国家上缴利润七万八千元,内部保留的公积金有十二万八千余元。兰州市革命委员会给这个工厂命名为“先进模范”厂。
  
  报道钢铁、化学、石油、有色金属、煤炭、造船、交通运输等中国工业动态的消息最近增多了。同时,地方小型工业的诞生和成长的消息也不断从大陆各地传来。拥有最新技术和设备的大型企业和因袭原来手工业方式的中小型企业并驾齐驱。总之,化学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政府直属的“中央的国营企业”和省、市、县等地方政府所管辖的“地方国营企业”“‘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工业”已经开始名副其实地发展起来了。
  
  相信“群众路线”
  
  “两条腿走路的路线”虽然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时候开始提倡的,但以后按照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主张,转变为“大企业优先路线”的方向。现在恢复这条路线,是因为要扶植地方工业,提高农村水平,在整个大陆上巩固备战体制。
  
  到了今年才正式宣布恢复了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水平,使人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揭幕的一九六六年,工业生产达到建国以来,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这一事实。但这些消息的重点可以说是表明对重新改组和重建起来的行政组织,即对毛泽东、林彪体制的司令部和在这个司令部指导下走上轨道的“群众路线”的信心。
  
  恢复工人的发言权
  
  去年四月在“九大”发表的林彪报告提到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但是工业部门中的问题似乎在于管理制度。六一年九月根据“刘少奇路线”制定并公布了《国营企业工作条例》,根据这个条例建立了独立核算制和经营管理权,实行定额制,企业内的一切权限集中于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厂长等,即“四师一长制”。
  
  因此,工人在这样庞大而且官僚化的组织和机构中,失去了一切发言机会,他们对工作既不关心,也没有热情,只看着各种各样的奖金,变成了只考虑“自己眼前的小事,为吃饭而劳动”的小家庭主义者。从《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中也能看到这种倾向。
  
  现在工业部门的管理制度通过群众讨论,分为应该保存的和应该废除的两类,在所有的产业部门中进行试验,积累经验,加以改革。中央领导人也避免发出统一的指示通知,而加强经验的交流,介绍典型,展开群众运动。
  
  直接关系到加强农业
  
  在“两条腿走路的经济”路线下,典型的就是新设小规模的化肥工厂和农村水力发电站。这都和加强农业生产力的基础有直接关系,这是不可忽视的动向。尤其是小规模化肥工厂,把重点放在生产碳酸氢铵,这种工业不需要高度技术和不锈钢的设备。这可以说是特点。
  
  总之,在掀起红卫兵运动以前不久,毛主席发出的“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号召通过文化大革命唤起了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出现了“群众兴办工业”和“举办为农业服务的工业”这样的现状。目前介绍模范工厂的群众运动将推广和深入到什么程度,当然和制定新的法制的动向是分不开的,因此,如何纠正基础工业的钢铁部门中铣铁的生产和炼钢之间的不平衡,以及明年以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是值得注意的。
  
  国防经济:把工业分散到全国,运用自给自足的经验贯穿着持久战的思想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例如将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中国的损害,绝没有将纽约和美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美国的损害那样严重。……所以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一九三六年七月,毛泽东主席对访问中共根据地延安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说。
  
  这番话是卢沟桥事件一年以前说的。以后日本军对大陆进行的全面侵略和战争的过程大体就是照着这一论断推进的。
  
  在那以后经过了三十多年并开展了文化大革命的今天,中国建设七亿人口的国家的基本战略也完全贯穿着当年的“持久战论”。这样说也不为夸张。“要作好一切准备,以便在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苏联)任何时候采取任何形式挑起战争时,都能够对抗”。这种加强备战体制的政策看来就是这个战略思想的结晶。
  
  中国在一九六五年还清了外债,又在六八年中还清了内债;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厉行勤俭节约;按照“两条腿走路的经济路线”,正在设法疏散工业并扶植地方小型工业的发展;干部参加劳动已成为制度;城市的学生、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地区安家落户。
  
  在这个时候,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从天空传来了《东方红》乐曲,显示了国防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基础的雄厚。西方普遍推测中国在今年以内就将试射洲际导弹。
  
  把这种动向和每一项政策互相联系起来看,其总的目标,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建设“顶得住封锁的强大经济”“经得起切断的强大经济”。
  
  平原的铁路网
  
  目前发电是以煤为中心的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发电为辅的,化学工业的主体与其说是石油化学不如说是煤炭化学,家庭燃料也是大部分靠煤炭。因此,作为动力资源的煤是中国经济的关键。煤也是铁路运输货物中的重点品种之一。既然如此,在苏联沿着包括蒙古在内的漫长的边界线集结兵力、进行军事部署的消息频传的时候,中国领导人要求对动力资源建立“万无一失的体制”,也是不足为奇的。
  
  (待续)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0.09.2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