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远东和贸易发展》月刊谈我国对外援助
[1969年11月]
伦敦《远东和贸易发展》月刊谈我国对外援助
中国的援助是真正有效的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九日译载伦敦《远东和贸易发展》月刊一篇评论我国对外援助的文章,转载如下:
中国和受中国援助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向建立在公平和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双方达成的援助条件也是公平合理的。中国的技术人员被派到受援国从事测量、建厂、修建铁路和公路等工作,他们的生活待遇也规定和当地的技术人员一样,不得享受任何特权和优待。
中国对外国提供的借款和技术援助的条件,不仅公平合理,而且切实对受援国有实质上的利益和帮助。中国对外援助的长期贷款,目前很清楚地表明的一个趋势是不收利息。受援国要求中国提供援助建设时,都得到了实惠。这些工程投资额不大,工程进展快,收获效益早。受援国可以在很短时期内自由地使用这些援建工程,既可以从事再投资,也可以用收益偿还借款。这种做法使受援国能很快地摆脱自己对外国援助的依赖,有助于早日实现经济独立。
例如中国对坦桑尼亚提供的第一座大规模的“友谊纺织厂”的援建,就是按照上述的援外精神进行的。这座工厂是东非洲的第一座集纺纱、织布和印染于一堂的综合性现代化纺织厂。坦桑尼亚本身出产棉花,却没有自己的纺织工厂。“友谊纺织厂”的兴建,对坦桑尼亚的经济起了进一步促进的作用。这座工厂现在已经竣工投入生产,全部运转能力每年能够为坦桑尼亚生产二千四百万平方码的棉布,加上其他正在兴建的四座工厂如果完工,年产棉布达九千万平方码。到今年底,坦桑尼亚就能达到基本上棉布自给。
从这座工厂的建设过程来看,对受援国的效益是快速的。中国首先贷给坦桑尼亚政府三百万英镑的无息贷款,接着派出中国的纺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坦桑尼亚,按照当地的实际环境选择合理的建厂地址,拟定工程方案。然后中国就派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工到坦桑尼亚从事厂房建设。他们工作了一年八个月,比原计划提前两个多月把一座大规模的纺织印染厂房建好。
“友谊纺织厂”拥有三千名工人,分棉纺、机织、印染、设计四个工厂,每个工厂又各有研究设计和实验室,还有仓库、冷气机房、贮水塔、办公室、诊疗所、饭堂等附属设备。
当工厂的机器开始安装时,中国技术人员就着手培训坦桑尼亚的技术人员,教他们安装、操作、修理的技能。一百五十名中国纺织技术人员在接受援建纺织厂的同时,还负起培养当地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责任。现在,除了化学分析、设计、雕刻模型、机械拆修、印花等项目之外,几乎所有的纺织印染工序,基本上都由坦桑尼亚工人担当起来了,中国技术人员只是偶而从旁指点一下,再过一个时期,全部技术都将由坦桑人员担当起来。
按照中国方面提出的规定,中国技术专家已经陆续回国。现在只有大约四十人仍在“友谊纺织厂”,继续担任传授高级技术的任务。
此外,中国还对坦桑尼亚援建了一座制药厂,培养坦桑尼亚第一批制药技术人员。这座大规模的制药厂现在已有部分车间投入生产,已能生产治疗一般疫病的四十多种针剂和片剂。这都是当地急需的药物,这些药品现在已在坦桑尼亚各医院中广泛使用。将来制药厂全部落成后,产品将大大增加,对当地人确实有很大裨益。现在坦桑尼亚人都非常知道中国的援助是真正有效的。
被派到坦桑的中国制药专家,经过两年的劳动后,已按照规定开始部分回国。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9.11.2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