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英“中国政策研究会”会刊文章认为:中国成为无债国家引人注目 [1969年07月]

  

  英“中国政策研究会”会刊文章认为:中国成为无债国家引人注目
  
  这是执行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结果
  
  【本刊讯】英国“中国政策研究会”会刊七月号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无债国家》。全文如下:
  
  关心工业和货币问题的那些人和其他很多人一样,在最近几个月中再次感到他们不能无视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人在一九六五年年初还清最后一笔外债之后,现在已能够宣布业已还清了全部内债。主要是对苏联负有外债,是在五十年代中国购买装备和在朝鲜战争期间购买军需品和医药用品的信用贷款。
  
  《北京周报》在一九六九年五月二十三日第二十一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宣布,“我们的国家现在是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在贯彻执行毛泽东制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这篇文章还谈到了人民中国最初怎么会欠下这些债务的问题。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都靠国营企业的收入,但是当时,作为临时办法,采取了一些补充措施。在一九五○年到一九五八年之间发行了六期国家公债,这样就把人们手中的大约五亿六千万英镑的闲置资金纳入有利可图的投资中。苏联的借款总数也将近五亿六千万英镑。在一九六四年年底,周恩来总理宣布,将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还清苏联的借款。公债在去年年底也还清了。
  
  因此,中国在一九四九年以后从来没有使它自己欠下像英国、苏联、美国或印度那么多的国债,它对主要依靠它自己的努力的原则也从来没有让过步。
  
  这些事实同重新引起世界商业界兴趣的第二个原因不是没有关系的。几年来,中国在世界商品市场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它起到这样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它出售各种牲畜、蔬菜和矿产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其他原产品(铜、铂、小麦、橡胶)的一个主要买主。因此,在同海外的英联邦国家的贸易中,如果把印度的特殊情况排除在外的话,中国比苏联还要重要。目前中国工业政策上的趋势突出说明了这种情况,因为中国人不是进口新的成套设备(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迫使某个国家的经济不得不跟着别人走),而是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半制成品以供他们的工厂生产之用,同时自行设计新的成套设备。正如在中国的人们所预料的那样,这还不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法则,而只是有这样的倾向。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能更好地说明中国的自力更生政策同自给自足或者在经济上与人隔绝的僵硬原则之间的不同了。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9.07.1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