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澳大利亚朋友舍拉德撰文谈访华观感 [1968年12月]

  

  澳大利亚朋友舍拉德撰文谈访华观感
  
  中国工人专心致志学用毛泽东思想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一月十三、十四日译载澳大利亚朋友霍华德·舍拉德访华后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一九六七年,我的妻子和我应邀访问中国。我们把访问的时间安排好,以便在十月一日到达北京。
  
  我们在中国度过了五个星期。所到之处,都受到亲切的接待,我们要看的,都看到了。在北京,我们同其他人光荣地获得了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接见,并一起拍照。
  
  在北京,我出席了一个公路工程人员特别大会并讲了话。接着中国的公路工程人员代表也发表了讲话,给我介绍了中国公路和桥梁工程的性质及其技术特点。
  
  我们一共访问了六个城市,即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和广州。在每个城市里,道路都修得很好,通常都铺上了沥青,但也常有用混凝土修的,这些用混凝土修的道路,常常是通往周围郊区的。城市里的街道两边,常常栽种了树木。哪怕是宽二十五英尺或三十英尺的里弄通道,两旁也种了树木。在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些宽阔的街道干线,其中主要的干线,还划分成几条行车线,在每条行车线中间种上了树木。在北京市中心由东向西的主要街道干线——长安大街,其宽度达二百四十英尺,种上了许多排树木。从北京市区通往机场的那条道路,两旁还种上了林带。由于人们在往屋和其他建筑物院子、花园里,也广泛地种植了树本,因此,中国的城市,看上去往往是十分迷人的。
  
  我们参观了许多公路,这些公路深入农村地区,离市区约有五十英里。除了有一条是例外,我们行经的这些公路,路面光洁得不沾尘土。靠近大城市的公路段,通常是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的。离大城市远些的路段,一般是用沥青铺路面。在上海郊区,我们看见许多道路是用灰料和炼钢厂用过的石灰废物建造的,表层则铺上沥青。人们之所以用灰和石灰修路,因为在上海郊区,高质量的筑路材料不易找到。这样修筑起来的道路,成功地承担起了大量的工业运输。
  
  我们在农村地区参观的公路,如同大多数铁路线一样,两旁绿荫成行。
  
  在我们同修路和建桥工人的各次讨论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他们每一个人是多么专心致志于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著作啊,他们特别着重学习和运用毛主席强调的为人民服务和毫不利己的精神。他们一方面聚在一起学习,另一方面,在开工前或收工后,他们也都学习。结果之一是,他们特别关心工作的进度,因之扩大了工作的成果,并决心进一步予以扩大。这样的劳动态度,并不限于修路和建桥工人为然,我们所到之处,和我们交谈过的工人,不管他们是铁路、码头、工厂、百货商店的职工,还是科学研究机关的职工,都抱着这样一种劳动态度。文化大革命,对整个中国是一种促进,哪怕是最落后的地区,都沸腾起来了。我们所得到的印象是,尽管中国的工人比以前更辛勤地劳动,但他们在精神上表现得舒泰而愉快,他们为他们的集体成就而感到扬眉吐气。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8.12.1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