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本山口县革命群众举行集会热烈庆祝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两周年和中国文化大革命辉煌胜利。会上,穴迫隆之作报告热烈赞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说:中国文化大革命 [1968年08月]

  

  日本山口县革命群众举行集会热烈庆祝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两周年和中国文化大革命辉煌胜利。会上,穴迫隆之作报告热烈赞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说:中国文化大革命
  
  【本刊讯】东京消息:山口县革命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和妇女三百多人十一日在山口市集会,热烈庆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两周年和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的辉煌胜利。
  
  这一次集会是在山口县革命左派掀起进一步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并且广泛宣传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意义的群众运动的情况下举行的。
  
  会场正面中央悬挂着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主席的绣像和一面写有“毛泽东思想万岁”字样的红旗。
  
  集会开始,全体朗诵林彪副主席为《毛主席语录》写的再版前言。
  
  日共山口县委员会(左派)常任委员穴迫隆之以《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及其伟大历史意义》为题在会上作了报告。穴迫说:“毛主席根据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现在,承认不承认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坚持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区别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水岭。
  
  “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主席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了修正主义、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的情况下,全面地总结了国际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解决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保证从社会主义胜利地走向共产主义的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建立了坚强信心,并且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作出了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展开灭资兴无的斗争,大力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使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穴迫指出:“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政权问题。毛主席最相信群众,最依靠群众,最充分地发动人民群众,打倒了以中国赫鲁晓夫为代表的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并从他们手中夺了权。
  
  “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是无产阶级创造的,把民主与集中高度统一起来的,密切联系群众并进一步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新型的、最先进的政权机构。毛主席最近指出:革命委员会的基本经验有三条:一条是有革命干部的代表,一条是有军队的代表,一条是有革命群众的代表,实现了革命的三结合。革命委员会要实行一元化的领导,打破重叠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
  
  穴迫说:“这是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在中国各地成立的革命委员会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并且给世界革命人民指出了方向,因而对日本人民的解放斗争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穴迫说:“在毛主席领导下,七亿中国人民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他们进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和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这一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纪元,它使人类看到壮丽无比的共产主义的曙光就在前头。
  
  “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全世界人民送来了战胜帝修反的强大思想武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全世界进入了革命的暴风雨的新时代,进入了以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为旗帜的新时代。”
  
  山口县的工人代表、青年代表和妇女代表在会上分别介绍了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取得的成就。他们用大量的生动的事实,说明了他们用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开展工作,使山口县的革命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由日本革命剧团齿轮座的文艺战士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会上演出了为今天的集会赶排的新节目《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一中全会两周年》,并且演出了歌舞剧——毛主席的《愚公移山》和反映日本工人斗争的活报剧《青年是革命的宣传队》。他们充满革命精神的演出,大大地激励了人们的革命斗志。最后人们高举标语牌,在山口市内举行了游行。人们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高呼“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日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8.08.1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