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延安精神万岁(待续) [1967年12月]

  

  延安精神万岁(待续)
  
  作者:日本作家丰田正子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五日继续刊载日本作家丰田正子写的《不灭的延安》续篇,摘要如下:
  
  七、过渭河
  
  汽车在郊外奔驰。
  
  江马从到西安那一天起,就希望眺望西安附近的群山,因为终南山和秦岭等等,都是从长安时期开始就名传遐迩。遗憾的是天气不佳,始终未能望到。
  
  怎知,今天上了路,关中平原还留着一片残雪,山上却如春天一般,霞雾缭绕,依然看不到山峰。
  
  右边的远处,看到一座大建筑物,高高的黑房顶,据说那是半坡遗迹——半坡村石器时代的居民遗址。
  
  保存有无数古坟和文化遗产的关中平原,吹起了新的革命风暴,到处充满生机。对于道路本来颇为熟稔的司机,也有时不得不小心识辨,因为新的岔路越来越多了。
  
  公路上的交通相当繁忙。自行车几乎连绵不绝。年青的小伙子们骑在前面,用红头巾包着头的姑娘坐在后面,向前飞奔。对面来的自行车,也有些老大娘像姑娘们一样,坐在后面。这样一来,每一辆自行车上都几乎有两个人。途中,又遇到一些有篷子的手拉车。
  
  又看到了把红瓦堆得高高的三驾马车。仔细一看,原来三头牲畜之中,有一头是长耳朵的驴子,其余的两头是马还是骡,我就分辨不出来了。
  
  总而言之,这三头牲畜毫无争端,任重致远。
  
  车上坐着的老年农夫,扬起系着红绳的鞭子,“唰——唰——”连声,赶车前进。
  
  路边上的村庄,总是人头涌涌。挂着某某人民公社大木牌的建筑物前,在靠街的那一面,竖起贴满标语和大字报的布告牌。
  
  离开西安市直向北进,走出了十多里路,村庄和行人都转少,风景也都是农田模样了。我发现了一条黄色大河分成两半,横在眼前,岸上芦苇丛茂。江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就不断地说:
  
  “离着渭河还远。你看,前面可是已经看到了。”
  
  他的心情,我颇为了解。
  
  江马对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极为倾倒,凡是与杜甫的生活有很深切关系的地方和事物,他都是满怀兴趣,什么都要问个清楚。
  
  汽车驶上了一道仅容通过的又长又老的木桥,刚刚走到一半,江马要求临时停车。
  
  “这就是渭河了!”他满面感慨之色。“唐代称之为清渭,那意思是说,河水清澄得很,可是现在呢,一点也说不上清澄了。”
  
  接着,他给我念了杜甫的两首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然后说道:
  
  “不管杜甫是多么伟大的诗人,那已经是很远的过去的事了。他的工作也无非是基于封建的社会制度和儒教精神。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艺术上和思想上把杜甫作为自己的榜样。是啊,我们是生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时代中,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我们的时代的唯一正确的救星。好,够了,不要再让大家在这里停住脚步了。请开车前进吧!”
  
  汽车在木桥上前进了。
  
  江马带着与刚才略有不同的明朗愉快的脸色,对我这样说:
  
  “在我来说,固然也不能不想起杜甫的《北征》,但是我又想起了白求恩博士也是沿着这条道路前往延安的,于是内心有了新的冲动。”
  
  (待续)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7.12.19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