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一制片厂在我国拍摄大型彩色纪录片:《黎明之国》在东京放映
[1967年11月]
日一制片厂在我国拍摄大型彩色纪录片:《黎明之国》在东京放映
【本刊讯】东京侨报《东风新闻》十月九日报道电影《黎明之国》将于十月下旬在东京放映。
岩波电影制片厂的五彩影片,长篇纪录新闻片《黎明之国》将由东和影院在新东宝(日比谷)放映。制片者是高村武次,演员是时枝俊江,编剧人是吉原顺平,音乐是三善晃,解说人是伊藤物一。这部影片的摄制时间是一九六六年,这也大大提高了这部影片的价值。这年八月,学生红卫兵在北京对北京市长彭真和中国的赫鲁晓夫发动了攻击。以后,中国就进入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世界上史无前例的革命的人民怒吼的时代。这个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到了今天还在滚滚向前。这部《黎明之国》正是在这个大革命开始的六六年八月到六七年二月的时期,以东北地方为中心摄制的。摄影队走的距离计有二万公里,拍摄的影片约达八万英尺。主要内容是:北京天安门前的红卫兵;山海关——万里长城;美丽的松花江;哈尔滨市的大字报;幸福人民公社;长春郊区;沈阳;哈尔滨郊区的半耕半读学校、国庆节;支援农村的学生;鞍山炼钢厂;长春的汽车工厂;吉林省的播种机装配工厂;巡回电影放映队;偏僻地区的医疗队;松花江的冬天;抚顺的露天煤矿;红卫兵长征队。这许多场面都各有引人入胜的地方,避免了新闻纪录片中最容易出现的那种干燥无味。特别吉林省的播种机装配工厂、巡回电影放映队、偏僻地区的医疗队等镜头可以说是这部电影中最精采的。这里,领导人和群众,群众和群众,群众和自然之间心情的关系描绘得动人。
本报特别邀请高村和时枝两人谈了他们在摄制《黎明之国》时的想法和摄制过程中的问题。下面是谈话的主要内容。
日本的报道反复说“中国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在这一时期,我们正在和这种说法完全不同的平静的中国。
我们在采访以前的态度,认为一定要真正了解中国的农村才行。看了几个人民公社以后,感到农村是非常实在的。领导人都很年轻,有果断的判断力。我们觉得他们都是优秀的领导人。
有一个人民公社,我们竟访问了四次,总的感觉是,第一次访问听取了计划,第二次访问看到高速度地在实行,感到吃惊。我们想,几年以后将变成什么样子,很难预测。
他们过着有保证的生活是日本不能相比的。只以表面现象来同日本比是危险的。
我们感到中国和日本不同,新技术的普及是很快的。我们感到中国人有生气勃勃的青春活力,他们会主动地进行集体研究和互相指教。
日本人常常会问,中国人认为文化大革命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吧?
对于在那样艰苦的解放斗争中战斗过的中国人来说,可以认为文化大革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我们因为语言不通,不能同中国人谈话,但是我们感觉到农民虽然非常朴实,但是最理解这次文化大革命。
不仅是毛泽东主席的语录,就连毛主席著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说法并不是言过其实。特别是技术人员使人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活用得很好,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活用。
这个国家的前途,只要看这个国家的孩子的脸就能知道。我们觉得虽然是“长篇的作品”,但为了日中友好,希望让尽可能多的日本人看到。不然,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7.11.0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