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闻周刊》载文竭力歪曲毛泽东思想的传播但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思想在西欧影响巨大
[1967年11月]
美《新闻周刊》载文竭力歪曲毛泽东思想的传播但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思想在西欧影响巨大
【本刊讯】十一月六日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登载一篇文章,题为《毛的威力》,摘要如下:
整个漫长的夏天,五个年轻的左翼分子——一个银行家的女儿、一个演员、一个化学家、一个画家和一个刚从外省来的姑娘——一直在一间宽敞的公寓里,讨论他们最喜欢的政治哲学家毛泽东的教导。于是有一天,他们决定把毛的格言付诸实践,刺杀正在访问的苏联文化部长。但是,随着行动的时刻逐渐到来,一切事情却乱了套。共谋者之一由于怀有“修正主义”思想被开除了。另一个共谋者由于没有获得行刺的任务而自杀。第三个共谋者则由于搞错对象而杀错了人。于是在暑假结束时,这个小团体也就散伙了。
巴黎的这五个混乱得令人可怜和有点愚蠢的毛派阴谋者,警察永远无法找到,因为他们都是假想的创造物——让—吕克·戈达尔导演的最新影片《中国人》中的主角。但是,尽管戈达尔的角色只在银幕上存在,巴黎的电影观众可以毫不困难地认出他们。因为,很奇怪的事实是,崇拜毛的激进派的人数在整个西欧都在增加着。
毛(泽东)主义,实际上,是欧洲目前最新的意味深长的政治哲学。过去几年,在十七个欧洲国家里,亲北京的活动分子已脱离原来的共产党,成立了他们自己的毛派分支。在法国最近一次农民骚动中,一个毛派分子把一个塑料炸弹投入监狱的院子,表示抗议逮捕一名农民。九月间,在虔诚的毛派领导下,示威的大学生迫使柏林的社会党市长阿贝兹辞职。
但是,毛(泽东)主义在欧洲的真正重要意义,倒不在于这个洲的微小的有组织的毛派力量,而是毛派的思想对普遍激进但是没有正式政治信仰的欧洲年青一代的影响。这些日子,在欧洲各大学中,表白对毛派思想的钦佩,就象在美国的大学里吸烟斗一样时髦。
德国科学院院士梅赫纳特说,“正当共产党中国在地球上已几乎没有朋友的时刻,毛突然成了各大洲一部分激进青年的思想领袖。我最近到海牙讲学,学生在谈话中引用毛的语录的有巴西人、肯尼亚人、尼泊尔人,甚至白种的美国人。”
有许多迹象可以说明毛在欧洲大学生中深入人心的程度。阐述他的思想的小红书是一本要抢着买的畅销书。在慕尼黑大学的书店里,女售货员对顾客说,“抱歉,我们正在拼命设法进货,但是你得知道,它是多么快地卖完。”在柏林,买不起优雅的毛式制服的学生,就请女朋友打毛衣,绣上毛的头像。甚至在巴黎的最有声望的高等师范学校——它一向是造就法国未来领袖的少数学校之一——也有一个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毛派细胞组织。
当然,从表面上看,毛的以农民支持为基础的暴力革命的教义,在工业化和越来越富裕的西欧,似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恰恰就是欧洲工业化的成就,加上它对物质价值的重视,使毛派的运动在那里有了吸引力。同美国的颓废派一样,欧洲的毛派分子自认为他们是一个精神上已经垮掉的社会的隐退者。但是他们没有采取美国颓废派的享乐主义式地用吸毒来隐退的办法,而是谋求一种他们能够据以表示抗议的智力办法。西德的中国问题专家哈利·哈姆说,“毛(泽东)主义的吸引力,是在意识形态和理想方面的。对正在经历着他们那一代名正言顺的造反的学生说来,它具有自然的吸引力。”
然而,大多数欧洲人都不肯对毛派分子的运动感到担心——部分是因为有组织的毛派分子人数很少。部分是由于大家普遍认为,今天的滔滔不绝地吟诵毛的词句的学生,长大了仍然会是坐“默西德斯—本茨”汽车的商人或作生意的人。那种想法非常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毛派分子非但不能代表未来的浪潮,而且似乎是向从前倒退。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7.11.1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