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本《潮》杂志评述我国建国后两条路线的斗争 [1967年06月]

  

  日本《潮》杂志评述我国建国后两条路线的斗争
  
  刘少奇一直妄想复辟资本主义
  
  【本刊讯】日本杂志《潮》六月一期在《通讯》栏的《世界》部分以《最后阶段的夺权斗争》为题,登载了一篇评述文章。摘要如下(文内小标题是原来的):对建设新中国的分歧意见
  
  在日本,认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权力斗争”的看法是不恰当的。因为归根结底,可以认为这个矛盾里蕴藏着关于如何建设中国社会的严重的意见分歧。
  
  根本分歧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分歧点是围绕应该怎样进行建设。毛泽东主席在同国民党进行内战的胜利前夕,一九四九年三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早已表明了在革命胜利以后,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见解。接着在这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主席就主张在同国民党进行内战以后,应该对残留在中国的民族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然而刘少奇主席的主张是:“中国工业是落后的。因此,例如说农业机械化也办不到。这样,农村合作化也办不到。而且,中国工业如果不发达,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也谈不到”。从而他认为中国要达到必要的工业化,“目前还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主义”。总之,基本上可以说刘少奇国家主席的看法是,社会主义要在中国经过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过程,而产生社会主义。
  
  因此,对于留在中国大陆的民族资本家,在“限制”和“利用”两个方面,毛主席把重点放在限制方面,而刘主席却重视利用方面。
  
  四九年当时,刘少奇主席表明看法说,“国民党、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已经全都逃到国外去了。剩下的只有自由资产阶级,这些人不是斗争的对象。目前需要的是联合,而不是斗争。资本家的知识比我们高明。”这样的想法当然是从刘少奇的下述论点来的,即“在中国,资本主义的成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而刘主席主张“同资产阶级要共处十年到十五年,要使资本主义存在并发展几十年;要长期保存富农经济,发展农村资本主义”,甚至说,“应该认为资本家剥削在现阶段是有功的,是合法的。”反对物质刺激的毛泽东派
  
  然而这一争论在到达五六年的工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暂时结束。就是说,因为决定并实行了对私营工商业加以“限制”而引之走向社会主义的方向。
  
  但是双方的路线分歧在五八年的大跃进以及跟着来的三年连续农业灾害和克服这种灾害的问题上又重新出现了。刘主席等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所采用的各农家可以自由耕种的自留地、和可以自由买卖自留地产品的自由市场等所谓自由化政策,对克服农业灾害是有相当效果的。刘主席在当时还流露出来他的感想,觉得“资本家是合理的,要重视他们的经济核算。也就是说要以经济观点来管理事物。而我们这方面,说起来,只是封建主义的超经济的方法而已。”他还指出,必须向资本家学习。而毛主席等人认为,挽救了由于自然灾害的三年连续农业歉收的不是因为设置了自留地和自由市场,而是因为在五八年中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从而能够大规模地动员和安排庞大的农村人口,以人力完成了水利、灌溉等基本建设,而不是其他什么的结果。
  
  总之,刘主席经常重视的是,首先一定要整顿物质刺激和物质条件,然后再着手下一步的社会主义改造。而毛主席却相反,始终是重视人的因素。刘主席定要等到机械和化肥等物充实以后才考虑农村的社会主义化,而毛主席认为,中国和苏联不同,农村人口多,灵活应用人的因素,就可以补足机械和化肥等物的作用。因此必须首先在制度上先搞社会主义化。
  
  于是,归根到底,在社会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时候,应该如何评价物质刺激和物质条件,又引起了争论。重视物质刺激的人认为,人的生活是靠物质维持的,所以谁比别人多劳动,当然就要在工资以外另行给予奖金,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生产。而毛泽东派反驳说,人首先应该“破私立公”,也就是说,目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劳动。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7.06.10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